徐汝愚站起来,长揖说道:“赵公连夜从福田赶到城里有教于汝愚,路途劳累了。”
赵宽不敢受礼,欠着身子,待徐汝愚坐回原位,才直起身子说道:“老朽不过想亲历盛事,蒙青凤将军召见,荣幸之至。”
“我请诸公来此,便是要共襄盛事,赵公熟稔泉州事,汝愚冒昧请到内堂商议,勿以为怪。”
何炯义瞅见赵宽眼角敛起的笑意,心想:赵族属于那种末流的世家,对泉州政局并无多大影响,徐汝愚将赵宽请到内堂议事,并非单纯的显示对赵景云的器重。
何炯义微垂着头,眼角余光去打量别人的神情,董叔达、李公麟等脸上也有疑虑,知道他们心中有着跟自己一样的猜测,但是赵族因此获得绝对的发展机会却是肯定的,想到这里,望向赵宽的眼神中不觉掺杂了些许羡慕的意味。
郑梦淮从大堂将赵宽请入内堂,众人羡慕的眼神比何炯义来得更明显些,郑梦淮静静端正在徐汝愚左手,细细比较着何炯义等人的反应。
利用当地急于上升的势力打破原先的势力均衡,李公麟暗笑一声,赵族因为赵景云得到如此优待此时怕是大堂上众人交头接耳的议题,徐汝愚下一步大概就下《召贤文》了,将南闽世家优秀的子弟纳入彀中,那样,南闽世家势力实际上与青焰军的命运就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貌似温和的做法,却更有效、更得人心。
李公麟用眼角余光端详徐汝愚瘦削的侧脸,心想:他今年才二十二岁,即使有邵海棠、郑梦淮这样的俊杰辅助,自身也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才赋与悟性。
徐汝愚似有所觉的转过头来,看着李公麟,稍显狭长的脸颊清俊丰逸、三缕长须、一袭青衫,眸光沉静如水,早就敛起年少时的不羁,有着几分离尘脱俗之姿。
徐汝愚说道:“父亲曾跟汝愚评点南闽英杰,对李公赞誉有加,然而父亲离开南闽差不多有三十年,南闽新一代的英杰人物,汝愚却要请教李公了。”
饶是李公麟心如古井,听了徐汝愚这席话,也要起波澜。李公麟侧着身子微微欠了欠,说道:“南闽青年英杰,立在大人就有两人。”
徐汝愚望了望分立在左右的洛伯源与赵景云,轻笑起来,指着赵景云说道:“宗政荀达若能重用景云,汝愚未必有机会与诸公在此相会。”
洛伯源在南闽不任职事,声名却盛,俨然是青年一代中的翘楚,李公麟提及赵景云不过是看出徐汝愚对他颇为器重,顺水推舟罢了,在他的印象之中却没有赵景云这号人物。
看着众人对徐汝愚对赵景云的评价露出惊诧的样子,洛伯源的心湖终起波澜,眼中流露的不屑却掩不住一丝不甘。
南闽风议的青年才俊与家族的势力万万脱不开关系,许多人年少时专事交游,利用家族势力与自己的才赋去谋求好的风议,获得美名之后再谋官职,却比像自己这样的末流世家子弟一步步完全依赖自身的能力晋升要简捷得多。
徐汝愚说这样的话并非完全的赞誉自己,赵景云平静的说道:“大人过誉了,大人入主南闽是顺天而行,宗政荀达就是阻得了一时,时间也长不了。南闽俊杰若过江之鲫,大人入主南闽,俊贤必定甘愿云集大人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