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寒不以为然笑道:“大师何以看出来晚生是这样的一个人。”
智宣大师微笑道:“人出生那一刻是纯净无暇的,可是后天成长却会沾染上俗世的气息,或清或污,各人不同,眼睛是人心中最直观的表现,或柔或坚,或狠或怯,我便是从先生的眼睛中看到了这些。”
易寒道:“大师说的在理,人一出生,本性并无善恶,乃是受后天环境习惯而才有善恶之念,我倒是要问问大师,狼捕杀猎物是善才是恶。”
智宣大师笑道:“狼捕杀猎物乃是本能需要,无善恶之念。”
易寒问道:“阴阳结合乃是天之道,男子对女子天生心存爱欲亦是本能,为何佛门要禁淫,将淫视为万恶之首,岂不逆天道而行。”
智宣大师微微一笑:“先生果然聪慧善辩,不过先生理解错了,此淫非彼淫,此淫之解乃是放纵,过分放肆心中的欲望横行,人一起淫念,则极情而为,无视法规伦理,做出世人认为邪恶之事,而反而若心存善仁,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
易寒眼睛一亮,终于说到关键,自己便在可为可不为之间徘徊矛盾,问道:“大师,何为可为何为不可为?”
智宣大师笑道:“先生应该是一个无视道德伦理之人,但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子衡量可为可不为,例如杀人行凶,就是穷凶极恶之人杀了人,内心也会有不安,何况良善之人,我想我不必告诉先生什么事情可为,什么事情不可为,相信先生自己心中能够衡量。”
易寒道:“杀人之事,极端恶劣却也容易辨别,可有些事情在可为不可为的边缘又该如何来决断?”
智宣大师道:“无根便无烦恼,这便是佛门所说的六根不净。”
易寒打断道:“我并不想入佛门。”
智宣大师笑道:“先生宁愿受烦恼之苦?”
易寒应道:“虽苦亦乐,人有喜怒哀乐,这便是人生,请大师点拨。”
智宣大师道:“先生,我也没有办法告诉你怎么做才对,一切要看先生的本心,同是杀人亦有不同,杀恶人乃是惩奸扬善,杀好人却罪孽深重,行为虽然一样,当善恶却是不同,先生所苦恼无非如此。”
易寒道:“大师果然聪智,晚生便是自知自己所作所为惟道德伦理所不齿,可又不得不为之。”
智宣大师道:“刚才我说先生有一颗佛的心肠,也有魔的心肝,先生内心难受是因为极善而怜悯他人,才会感到难受,我说先生有魔的心肝,是因为先生放纵自己内心的欲望而不加约束,佛让人禀敬,佛让人快乐,两者之间既是因又是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