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页

就在此时,一个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鹅毛扇,英俊如同神仙般的男子,蓦然出现在树林某处,厉声大喝!

此人正是,这些汉子连日求见不得的诸葛亮。而那丑如妖物的女子,正是诸葛亮之妻,黄月英。黄月英虽是奇丑无比,但却有一颗最善之心,她虽身出荆州豪门黄氏一族,但却因其善,屡屡受人欺负。黄月英从小到大,受尽他人欺辱。就连府中从人,亦常对她出言不逊。有一次,正好被其父黄承彦曾,当面听得。黄承彦大怒,欲将那从人舌头割掉,但黄月英却是哭言跪求,替其脱罪。黄承彦奈何不住黄月英,也只好作罢。不过后来黄承彦怕其女受到伤害,故将家迁离出城外清幽之地,只带数个心腹为仆,平日照料黄月英。善良的黄月英自此和山中野灵为伴,日子过得也是快乐。之后黄月英渐渐长大,在木匠造艺中更有过人的天赋,研究出许多新奇的工具。而且黄月英更有过目不忘的才能,凡是看过的书籍,只要看过一次,便能背得滚瓜烂熟。

后来年少的诸葛亮,从其师水镜先生口中,闻之黄承彦对阵法造诣极高,乃天下第一者。诸葛亮遂向黄承彦学师,而在路途中,诸葛亮刚上山林。忽听得林内风声大作,一声虎啸声起,随即又有一声惊叫之声。诸葛亮一听,就想有人遇险,连忙跑入林内去救。

诸葛亮闻声奔去,却见到一幕极其不可思议的景象。一个只有十五六岁的女子,用娇弱的身躯,挡在一头猛虎面前,在她身后有一只颤抖不停的小鹿。

“在这乱世间,人人只求自保。竟有如此奇女子,为保一只小鹿,而不顾置身于险,敢于面对一头猛虎!!”

第七百四十四章 诸葛亮与黄月英(中)

诸葛亮看得一阵失神,忽然间那头猛虎大张血盆大嘴,一声咆哮震得整个森林为之一震,这才把诸葛亮震得回过神来。诸葛亮眼光四方,记住周遭地势,迅疾心起一计,在地上拾起五、六颗石子,蓦然大喝一声,将石子奋力投向猛虎。猛虎暴怒,张牙舞爪地就向诸葛亮一扑而去。诸葛亮拔腿就跑,猛虎连声咆哮,追着诸葛亮满林子的跑。诸葛亮被猛虎追得险象环生,却还是不断地投石子去打猛虎,以求将猛虎激怒。猛虎怒不可及,一双虎目尽是血红,恨不得将诸葛亮撕扯成碎片。眼见诸葛亮就快被猛虎追上,退至一高处,用上最后一颗石子,砸向猛虎的‘王’字额顶,猛虎怒不可及,张大着血盆大口,往诸葛亮纵身一扑。诸葛亮却忽然猛坠在地,一个大窟窿猝然而现,诸葛亮瞬即坠往地下窟窿。而猛虎因为受势不及,一直飞出,刚要以为要落地,却不知底下空荡荡的,原来下面竟是悬崖。猛虎立刻坠落下去,然后砰的一声巨响,不用去看,也知这头被诸葛亮激得神智全失的猛虎,定是摔得粉身碎骨。

这时黄承彦闻声带着几个从人手执兵器赶来,黄月英一见其父,立刻哭成一个泪人,她以为诸葛亮被猛虎一口吞下,她一边哭着,一边将先前之事告之黄承彦。黄承彦脸色连变,对这个智斗猛虎的少年不觉生了几分喜色,后来又笑着向黄月英说道,诸葛亮并无大碍。黄月英不信,黄承彦带着她赶去猛虎坠落的悬崖边处。果见那里有一个大窟窿,诸葛亮正在里面大喊。

因为此林内常有猛兽出没,而黄月英又喜在林中玩耍,黄承彦故而在这林内,多设陷阱,以防不测。这个窟窿正是黄承彦所挖。而在刚才,诸葛亮观察四周地形,正好发觉悬崖边有许多挖取过的土泥,推算到那里很可能有在林中四周生活的乡民挖下的陷阱,正好可以用来藏身,故而急中生智,想出这个办法来对付那头猛虎。

之后,黄承彦令人将诸葛亮救出,报之名号。诸葛亮得知此人正是他此行欲拜师之人‘黄承彦’顾不得衣裳凌乱,连忙执礼拜见。

“呵呵。原来是我那好友的徒儿,诸葛孔明。你这名字,我多有从我那好友那里听到。他说你非池中之物,若是学有所成,管仲,乐毅恐也不及于你!!!”

黄承彦此言一出,诸葛亮却是颇为老成的拱手又拜。

“孔明庸庸之才,学师拜艺,全为学得救国安邦之术。眼下孔明功绩未建,岂敢与古之大贤相比。”

别看诸葛亮说得甚是谦虚,他可话外有话,他先是承认如今的自己,是绝无可能与管仲、乐毅相提并论。但是未来如何,却又不知。

黄承彦听出诸葛亮弦外之音,对其那不知从何而来的自信,似乎颇为欣赏。随后忽然话锋一转,向诸葛亮说道。

“那头恶兽,祸害此地已久。我三番四次将它擒得,但闺女生性善良,不欲我多造杀孽,故而屡屡放生。岂知这头恶兽,兽性不改,今日还几乎伤了我女儿之命。还好贤侄出手相助,否则我悔不及也。在此,老夫先是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