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页

“嗯,没错。就让陶公来主持大局吧。

兖州刺史刘岱和豫州刺史孔伷两个亦是声名不低的大人物同时发言,当即帐内便是静了下来,各诸侯纷纷望向了陶谦。

“好。承蒙诸位英豪错爱,那么就让老夫来主持大局吧。诸位都有心中之选,本初和孟德几乎相持一半,老夫想,最后任谁去做这盟主之位,另一派人,心中都会多有不愿。这样一来,反而会拖累义师。

不如吾等效仿,当年的西楚霸王与汉高祖之约,兵分两路,一路攻取箕关,一路攻取虎牢关,谁先攻下其关,兵临洛阳城下,便为这灭董联盟的盟主,统领义师大军。

如此,不知诸公认为如何?”

“分兵?这可行么?吾等义师,原本兵力就少于董卓的凉州大军,若是再分兵,只怕被董卓各个击破!”

北海太守孔融,眉头一皱,便是摇头质疑道。

“非也。就如陶公所言。如今诸公心意分为两派,贸然合之,只会有乱。若是分为两军,心齐一致,必然能攻无不破。更何况,无论是袁本初还是曹孟德皆是有雄才大略之人,而反观董狗麾下,皆是庸才之辈,又怎是两人的对手。吾认为陶公想法可行。”

“嗯。吾也觉得如此是好,心乱则无锋,心齐则无敌。除了袁本初和曹孟德外,诸公谁不是一方豪杰,只要心齐,董狗大军再多,也如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而分出两盟主,便会有比斗相争,压力即为动力,当年正因汉高祖和西楚霸王有着对方而作为动力,才会有西楚霸王的破壶沉舟,汉高祖的妙计定关中。分兵也非是皆弊而无不利。”

刘岱、孔伷又是接连发言,支持陶谦。而袁绍听罢,虽然心有不甘,但在十八路诸侯内,刘岱、孔伷、陶谦三人的兵力占有整个义师的三分之一,再加上三人所出兵粮亦是不少,其官职辈分又是十八路诸侯内最高,三人都是如此决定的话,就难以再改局面。

“竟然陶、刘、孔三位刺史大人都是如此决定,便请三位刺史大人作为公证。”

陶、刘、孔三人对视一眼,交流眼色之后,纷纷点头。

“好!”

“妥!”

“自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