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暴雨连绵不尽仿佛无休无止似的,连绵的雨幕不但给十万大军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还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暴涨的河水在失去地侍与农民的努力巡查补漏之后,像个破烂的水壶从裂口里涌出泛滥的河水。
好在越中虽然没有了不得的大江大河,不过小河小沟格外的多,沟沟坎坎被泛滥的河水填平也就差不多把那些泛滥的河水给堵住,一向一揆的和尚们不懂治水,手下的坊官还是懂得,知道这河堤不堵早晚要出大事,于是组织两三万人四处堵破损的河堤。
好不容易把雨季给熬过去,距离秋收也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这下无论是光德寺乘贤,胜兴寺芸承、瑞泉寺顕秀,还是神保长职、石黑光兼都坐不住了,秋收一至无论有多少一向一揆军都的被迫解散,一向宗可没有军役这一说,全是靠语言鼓动信众义务参军当炮灰,还有就是坊官拿出自家的郎党做主力。
炮灰们要回去收粮食,坊官们也要回去收粮食,一眨眼十万大军能剩下两成就谢天谢地,即便到那时只剩下两千人也不用太奇怪。
随着一场席卷越中的暴风雨逐渐消散,在暴雨结束后的第二天胜兴寺芸承率领那三万大军冲向鱼津城,他走的时候赌咒发誓一定要拿下那座城池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选择有多么错误,光德寺乘贤注视着他们狼狈的离去,似乎毫不在乎的样子。
“不管怎么样,这越中我要定了!”光德寺乘贤转过身发号施令,很快军中敲起战军太鼓,紧接着一向一揆军猛地一动,低沉的法螺声随之响起,七万八千大军乌压压一大片开始移动,他们吼着“南无阿弥陀佛”的法号渡河,吼着法号重新整队,然后又一窝蜂的冲向松仓城。
狂热的信众是一向一揆最大的依仗,信众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随处可见拖家带口,老少一起上阵的例子,更夸张的是整个村庄都被动员起来,全村上下五六百号人聚成一团,男人穿着简易胴丸拿着长枪冲在前面,老人妇女和孩子高喊着口号举起锄头耙子,破刀烂枪义无反顾的跟着扑城。
这些人都是宗教疯子,杀起人来不最凶狠的屠夫还可怕,死起来也是毫不畏惧,因为他们迷信死后可以升天享受极乐,所以畿内五山南都北岭将其斥之为妖邪,所以比睿山延历寺对一向宗格外的排斥。
一揆军的组织并不严密,三十、五十聚集在一起行进的大有人在,只有在扑城的时候他们才会挤成沙丁鱼一窝蜂的冲锋,冲在最前面的一揆军举起从战场上捡来的破烂丸木弓朝水尾山城射箭,所谓的箭矢就是削尖的树枝,还没飞出十米远就落下来,对城内的守军毫无压力。
城上的守军可不会给他们客气,隶属于吉良新军的武士举起重藤弓对城下的一揆军还以颜色,扑城第一波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角戏,一向一揆军顶着暴风骤雨似地箭矢向城头攀爬,扑城最惨烈的一招就是蚁附爬城。
见城下的一揆军开始爬城,城头的弓箭兵都玩增加两倍,射下来的箭雨劈头盖脸的落下,一个小小的女孩被城头泼洒下来的流矢射中,一声不吭的歪倒在地,他的爹妈只是漠然的看了一眼念几句佛号就投入到滚滚洪流中,死掉的小女孩没过一会儿就被疯狂的信众踩人肉泥。
也不知道那么丁点的孩子去扑城做什么,或许是她那狠心的父母想带着孩子一起升天享乐,对于一向一揆军来说,这种小孩子连消耗品都算不上,统计兵员数字里直接忽略十二岁以下的儿童,他们顶多算个附送的添头。
以松仓城为核心的城砦群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所有城都建在各座山头的山顶附近,这种类型的城砦防御网就与信浓的砥石城、上野箕轮城是差不多一回事,经过切削的山坡陡峭如剑,坚固的石塀城墙和箭橹成为最佳的火力输出点。
一向一揆军连攻三天,狭小的空间不易施展阵形,在最大程度削弱一向一揆的数量优势,水尾山城、升形山城、赤坂砦凶猛的火力打退一次次进攻,一向一揆军似乎有意识的把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排在最前面扑城,场面之血腥让人色变。
这些老百姓既无武器也无铠甲,冲到城下就是人叠人的死命往上爬,老人被一脚踩下去成为妇人的垫脚石,接着那妇人又被另一个老人踩倒,城头没爬上去就有人为此付出生命,很快城下的几道堀切里堆满一揆信众的尸体,他们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次次被打退又一次次折回来继续扑城。
时值夏秋之交,几座城砦下堆满的尸山也无人收拾,四处流淌着暗红色的血液散发着难忍的恶臭,尸首上蛆虫滋生腥臭之气冲塞半个天空,不计后果的扑城还是给城内守军带来巨大心理压力,箭橹上的武士根本站不住,简直就是地狱里的修罗场,城头箭橹里七八名吉良新军吓的面无人色,手里的长弓都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