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页

在吉良家强力压制之下,从四月初拉开轰轰烈烈的造城计划,与此同时重新厘定土地知行领,严格按照土地面积为基准的计算方式,也随着吉良家的奉行众潜移默化给了越后的各大武家。

土地是死的,粮食是活的,一反上田最多产出一石五斗大米,但种植新粮却能产出七、八石粮食,这使得以前石高计算法变的不再靠谱,按照土地大小厘定合适的税率成为当今的第一要务。

第292章 不知死活

四月十二日,吉良家的掺兑出直江津沿着海岸线北上,沿途看到海岸边一片荒凉的土地,完全是没有人烟的沙地、密林,进入信浓川出海口时顺流而上,发现大片湖沼、沙洲,有大片野生雀鸟、动物出没。

“这就是我们的新潟町两岸了,信浓川以东东与阿贺野川之间将要新建一片新町。”细川藤孝指着那片水泽丛林聚集的土地说道。

“这里的新田要如何治理?你看那些湖沼、沙洲完全没有办法处理啊!”本庄实乃摇头表示无法理解,在他们的眼里这个地区自古就是被遗弃的土地,传说河童妖怪的聚集地,方圆几十里只有寥寥几个国人零散聚居,就是这么片土地在吉良家眼中却成为天赐之地。

身穿儒生袍,头带书生帽,一副典型明朝秀才装束的李定,就站在另一艘船上对这片土地赞叹道:“真实个好地方!正好能试验先祖传下来的圩田之法!”

这几年没少往近江求教农事问题的松井信之,也能勉强能听懂秀才的江南口音,便按捺不住疑问道:“什么是圩……田?”

从小就立下学以致用的志向一直渴望大展所学秀才,能在异国看到大片原始水泊沼泽,李定的心情格外的好,就耐着性子解释道:“圩田就是在低洼地四圈筑堤防水的水田,提拔上要设有水闸,平时闭闸御水,旱时开闸放水入田,因而旱涝无虑,以后这一大片水泽沙洲都可以变成良田千顷,海边的盐碱地也可依此法徐徐变之。”

此人就是吉良家高薪聘请的明国秀才,姓李名定,字文举,本是浙江某县内知名海商家族出身,自从十八岁考上秀才以来,就荒于学业一直醉心农事、水利等杂学,至今已有七、八年了。

因为他不求上进而在族内地位不高,前几年“净海王”王五峰率领倭寇肆虐江南凌迫应天府,一时间京都震动派出大军围剿倭寇,他们李家也被翻出勾结王五峰做走私生意的旧账而备受牵连,这位秀才就不得不跟着家人逃亡九州避难。

“为什么家族看不起我?农学可是事关百姓生死攸关的大事,为什么他们就不明白?为什么还不如一个番邦领主重视?金灿灿的金银能当饭吃吗?还不是要食五谷杂粮?”李定把积蓄在心头的愤怒狠狠发出去,感觉全身都舒适安闲下来。

松井信之没听清李定奇快的语速,叽里呱啦根本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惊疑这秀才莫不是失心疯了吧?于是有些担心的问道:“李秀才……”

“我没事。”李定摆摆手示意自己很好,咳嗽一声说道:“还说这圩田,圩田虽好却不能包治百病,如这两川相会之地胡泽连片最是危险,往年两川也是常有泛滥的吧?”

“是是!李秀才说的极是!这信浓川、阿贺野川每隔几年就会泛滥一次,大洪水冲出堤坝冲毁农田、村庄,水害之重尤甚旱灾呀!”来这之前松井信之就充分的做过功课,知道河川云集的地方总是有大量水害,跟秀才说话也不怎么磕巴。

“那就对了!”李定兴奋挥斥方遒,颇有点指点江山的意思:“你可知圩田会助涨水害加剧?若是不知这一点盲目造田,只会害了两岸农民,到那时你们的领主可就倒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