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页

“既如此,那就还是尊称你一声杜先生吧。”

潘汉年略微思考后,道:“我和克农兄此次前来,一是想串串门,早就有这等想法,只是我们之间身份相差太过悬殊,不好意思罢了,这二来,是想跟杜先生谈谈关于上海文化产业的问题,至于克农同志,我就不知道喽。”

杜杜海生点点头,道:“我之前也是一介无名之辈,不存在地位悬殊一说,指不定日后汉年兄飞黄腾达了,还有我去巴结的时候,至于这第二,我知你在前两年成立了一个报社,后来被封掉,而你,也随后转而去了九江,既如此,你继续办下来也无妨,还有你的‘左翼作家联盟’,我也和市长等人商量过,尽量给你们宽松的环境,允许提出来不同的意见,毕竟么,百家争鸣,才会让业已萧条的文化产业重新走向繁荣。”

“既然如此,那我就替上海的学者、作者们谢谢杜先生了。”

“我又没做什么?何来潘先生这个谢字?”

杜海生淡然一笑,并不领对方的这个人情,在上海,真正的文学大家也无非就那么几个,郭沫若、鲁迅等,能够为他们做些事情,当然是荣幸之至,更不要说什么感谢之类的了,在舆论方面,杜海生并没有涉足,只是更换了几个上海极大重要报纸的社长,最后为自己所用。

而对很多学者和作者的稿子,只要不是太出格,杜海生都允许发表,毕竟,想要让报纸真正繁荣起来,首先就要有足够宽松的言论自由。

关于文化方面的问题,到时候去找上海文化局长便是了。

而他更关心的是李克农此时前来的目的,不过,他不说,自己也不去问,凡事,都不能陷入被动。

终于,在大家又随便聊过几句后,李克农说话了:“杜先生,李某此次前来,是有一件事情相商,不过事关重大……”

说着,扫视了一番周围。

杜海生知道他所担心的是什么,道:“放心,能够在这座宅院的,都是杜某人的绝对心腹。”

“那我就直说了。”

李克农点点头,道:“目前国内的共产国际成立不久,而中国工农红军的财政也是困难,很多战士甚至无法保证温饱问题,装备更是落后,而南京蒋某人对我中央苏区,以及工农红军采取围剿策略,仅凭那些装备,若是正面交锋,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此次领导此次派我前来,是想跟杜先生相商,能否从你的手中购买一些军火武器,好壮大工农红军的队伍。”

杜海生一怔,随即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道:“呃,克农兄,想必知道杜某人此时是十九军的军长,第一、第二、第十八军的副军长,不瞒你说,现在杜氏企业的所有销售渠道我并没有去打理,至于五人军械公司,也不是我一人说了算,再则,说句不客气话,我给你们提供了先进的军火武器,难保你们某一天发展壮大了,又返回头来打我上海,打我军队的主意,若是这样,我杜某人岂不是得不偿失么?”

“杜先生说笑,我们工农红军虽然和杜先生的军队性质有所不同,信仰有所不同,可还有很多想通之处。再则,我们也断然不是那种忘恩负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