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庐江,朝堂之上
“南军北伐,亦或是北军南征,最惧怕的不是敌军如何强势,不是敌将如何精明善战,而是粮草辎重的运输,以及士卒能否适应异地的水土。”尽管天气已经转凉,诸葛亮仍是习惯性地轻摇着手中的羽扇,淡定自若地向部分疑惑于二次北伐迟迟不至的官员解释道,“入冬之后,北方晴时气候干燥,降雪后又异常寒冷。我军将士,虽也有青、徐之人,但多半仍是来自荆扬两州,习惯于南方温暖潮湿气候。
此时北伐,恰好是赶上北方最寒冷的几个月,对我大军极为不利。而且,天寒地冻之后,粮草辎重运输也会异常困难。
这便等于无形之中,削去我军的几分战力,而为曹操助长了几分气焰。”
徐庶点点头,接着诸葛亮的话头说道:“二次北伐并非一般战事,将动员大军数十万人,非只是为了夺取一城半郡,而是扫平中原,甚至一举拿下关中、河北。
如此重要的战事,不得不将每一处都考虑谨慎。”
“既然北伐战事暂不进行,又为何调派如此多大军北上?”廷尉丞韩嵩不解地问道。
“北伐战事终归要进行,早些让士卒适应中原水土很有必要……”诸葛亮轻笑说道,“再者,也能让曹操紧张紧张。
曹操毕竟也是人,情急之下,或许也会出现什么错着。若如此,对我方岂不是更加有利?”
听了诸葛亮与徐庶,朝中心存疑惑的文武顿时恍然……
不过,有件事诸葛亮并未说出来——在九月初时,气候有些反常的西疆遭遇了一场大雪灾,造成不小的损失。马岱必须先赈灾稳定西凉的局势,特别是要设法安抚住羌人,并提防鲜卑人的入侵劫掠。
草原民族在遭遇灾害,衣食难继时,最容易做出的选择,就是南下劫掠汉人。
第二章(上)
散朝之后,庞统与诸葛亮并肩缓缓而行,落在了最后面。
“孔明,亏你也能想出这样的借口来!”将裘袍裹紧了一些,庞统轻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