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备霹雳车、床弩的楼船斗舰,以如雨的投石劲弩倾泻向几乎没有防卫能力渡河蛮军;船体蒙覆牛皮、船首加装撞角的蒙冲战船更是横行无忌地直接撞击,将简陋的排筏撞成一堆队碎木。小型的走舸战船则专门负责猎杀落水的蛮兵。
仅在渡河的第一天,就有3000余蛮兵葬身鱼腹。
随后的九天里,孟获尝试了各种办法——无论是将上千艘排筏于某一处集中渡河,还是分散在几处渡河,亦或是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
办法不同,结果却是相同的。
损失了几千艘排筏,上万名蛮兵后,孟获仍然被阻挡在沅水以西。
久战无功,必然引起军心的涣散。与此同时,十数万大军每日的粮草更是大到惊人的地步。更让孟获恨得牙痒痒的是,一支潜伏在武陵、牂牁郡边境的荆州军,采取各种各样“无耻卑鄙”的手段骚扰着蛮军——截击粮草辎重队伍,偷袭一些零散的蛮军……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
粮草日见减少,前方渡河却看不到一点希望,简直要将年轻的孟获逼到发疯境地。
孟获不是没有想到过停止进攻,但他也就只能停留在“想”这一步上了。
进击荆南,合南中蛮部、五溪蛮部(五溪蛮部主要分布在荆南的武陵、桂阳郡)的土地、人力,建立一个蛮人之国。这不仅仅是孟获一直以来的梦想,更是这位年轻的南中蛮部大首领提升自己威望,巩固地位的一种手段。
打到如今的地步,孟获已是骑虎难下了——一旦放弃进攻,努力积累起来的威望势必将丧失一尽。到那时,大首领的位置恐怕也就坐不下去了。
在如此被动无奈的情形下,迤西银冶洞洞主杨锋的一条奏报,却让孟获的处境柳暗花明起来——杨锋麾下的洞兵斥候在上游百余里处,发现了一处容易渡河的地点。那里恰好是河道转弯之处,河水流速缓慢。更为难得的是,那一段的河中心有几片河洲,就等于将宽阔的大河分解成了几条小河。
这样的地形,对于没有强力战船的蛮军而言,简直是天赐的渡河妙地。而同时,锦帆水军的威胁也将因为地形原因被限制到最低点。
这条消息,简直有如久旱的甘霖一般,让孟获心情振奋到了极点,直称天神诗惹庇佑。
在得到杨锋最为肯定的答复后,孟获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决定——大军即刻动身,前往那处地点渡河。
为了蒙蔽了河上的锦帆水军,以及河对岸的敌军,孟获留下了五万人和完整的大寨来虚张声势,还特别嘱咐每日都必须做渡河佯攻。
……
穿林越山两日后,孟获率领大军抵达了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