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页

“曹操本来是想用徐州的百姓行坚壁清野之策,以图拖垮我军。但我军兵不血刃地连取彭城、下邳两郡后,数十万饥民也并未能够困住我军。眼下数万百姓正在南迁,虽小有骚乱,却不伤我军根本。”诸葛亮笑着回道,“如此下去,曹操岂能耐得住?亮料其必会派遣兵马袭扰我军和那些南迁的百姓。”

“只愿他们早些过来,青龙刀久不饮血,将生锈矣!”关羽轻捋长髯,沉声说道。

……

在细作的刻意散布下,曹操被困宛城的消息,很快便在豫、司诸州内扩散了开来,顿时引起一片慌乱。

许昌城内,文武官员一拨接一拨地造访尚书台,希望从尚书令荀彧口中确认此事。

许昌政权中虽然英才济济,朝廷和各州郡下都不乏杰出人才。但毫无疑问,在这庞大的政权体系中,曹操才是绝对的核心。

正是凭借曹操强大的人格魅力,惊才绝世的超卓才干,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许昌政权才得已建立并不断壮大。虽然曹操也曾做出过屠戮百姓,擅杀大臣的事情来,甚至在流言中还有弑杀天子的嫌疑,但仍有大批英才坚信只有曹操才是一统社稷的希望所在,忠心耿耿地为其效力。

在这一点上,甚至连荀彧、荀攸等人都无法与曹操相提并论,更休说是无德无望的曹丕了。

一旦曹操突然陨命,庞大的许昌政权将会面临一个绝大的危机,甚至有可能就此发生分裂,乃至崩溃。

正因为如此,城中的官员士族对此事才显得格外重视。

……

丞相府中

“父相遇险,我等岂可望而不顾?”一个身材魁梧异常的少年手臂连连挥舞,慨然说道,“我要亲自带兵去宛城,将所有荆州贼军诛杀一尽!”

“子文,不要卤莽!”曹丕冲那魁梧少年轻轻摆手,“有荀(荀彧)、陈(陈群)、董(董昭)、钟(钟繇)诸公在此,必可有妥善之法解宛城之围!”

魁梧少年正是曹操三子曹彰,其生性勇悍,力大过人,深为曹操所喜。

被兄长劝阻,曹彰虽然有些不甘,但还是暂时地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