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你怎么说?”张懿神色不动,让人将桌案上的一封绢书送到贺景跟前。
还没把绢书上内容看完,贺景已是面色如土,汗如雨下,惊恐不已地说道:“末将并未见过这封绢书……”
“看这封绢书上的内容,你与孙翊的联络绝对不止一次,还敢说没有见过!而且,我还查知孙贲一年前曾多次游说你协助他孙家东山再起,夺回江东,你敢说没有此事?”张懿不紧不慢地质问道。
听了这话,不但贺景色变,连鲁肃也满是震惊之色。事实上,鲁肃也曾收到孙贲类似性质的手书,目的自然也是为了游说鲁肃重归孙家复夺江东。
鲁肃当时曾回书向孙贲说明利害关系,让他打消不现实的幻想。当然,这事鲁肃也没有瞒过刘备,曾特地禀报了此事。刘备得悉这事后,也没有计较什么,只是让鲁肃多向孙家作些思想上的工作。
后来孙贲在孙翊的叱责下收了手,鲁肃也就当这事已经过去,却不想张懿也不知从哪里将这件事翻了出来。
“张大人,虽然有这事,但末将并未应允。末将愿对天起誓!”贺景焦急地申辩道。
“够了。”龚都忍不住打断他的话,怒问道,“你连庐江都敢攻打,还有什么好说的?”
“龚将军,是城上先有人射箭,末将以为是叛军占了城池,才下令抵抗的。”
……
越审问下去,鲁肃越感觉心寒。
贺景的反叛之名已被‘确认’无疑,继续追查的却是究竟还有哪些人也已生出反心——作为贺景的兄长,贺齐自然难以逃脱嫌疑。吕岱是贺齐的好友,也非常可疑……
到了第二天早晨,张懿和龚都挖出的嫌疑人选已达二十余人,尽是往日的孙家旧臣。甚至连鲁肃本人,也被隐隐涉及。
看着龚都隐带戒备的眼神,鲁肃虽感尴尬,但不得不提醒两人问题的严重性。因为这里已经牵涉到一个刺史,两个太守,四个郡丞,以及许多军中将领。无论事情是否属实,一旦揭露出来,必将在扬州、乃至整个刘备军、政系统内引发一场大动荡。
鲁肃提议,暂缓对此事的进一步追查,立即传书襄阳,待刘备返回后再行处理。
张懿赞同鲁肃提请刘备速回庐江的提议,但龚都却不认同暂缓追查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