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页

临来之前,我曾对诸葛亮、庞统提及过请庞德公迁移鹿门书院的想法,庞统考虑了片刻后表示赞同。他认为今后一段时间荆北仍可能会有战事发生,鹿门书院距襄阳太近,能躲过一次战火的浩劫,却未必能躲过两次、三次,出于对庞德公安全的考虑,他认为若能将书院迁到江东去更为稳妥些。虽然考虑到庞德公可能不会接受,但庞统认为凭借他与庞德公的关系,应该可以说服……

当时,诸葛亮未置可否。不过现在看来,诸葛亮其实并不赞同我想法……

但此刻,亲自与庞德公接触过后,加之先前听到我提议时的反应来看,恐怕如我所愿的可能不大。

庞统虽然与庞德公是亲叔侄,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对庞德公的了解反而比不上性格稳重的诸葛亮。

……

当我和诸葛亮再次回到用餐的草堂内时,庞统已然不知所踪,只留下马谡一人。

不过,马谡的神色看起来颇有些沮丧,看来先前与庞统的辩论,是以他的失败受挫而告终。

向司雨询问了后,才知道庞统似乎是去了后堂,看来他是准备单独找庞德公游说一番……

……

半个时辰后,庞德公请我和诸葛亮到后堂,就我的请求做出了回复。

果然如诸葛亮所料,庞德公以自己年迈体衰、不愿离乡背土,回绝了迁移书院的请求。

但出乎我的意料,庞德公答应每年从扬州挑选5名天资聪颖的少年学子加入鹿门书院。事后,我才知晓这是庞统劝说不成后,向庞德公提出折衷方案。

虽然有些失望,但我还是恭敬地谢过了庞德公。

此时,黄承彦却突然向我提出,他将和司马徽在未来两月内,寻个机会到扬州走访走访……

……

临离去之前,庞统又领着我去见了鹿门书院的其他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