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听罢鲁肃的分析,孙权面色不断变化,眉头紧紧蹙起,似是内心中正在进行激烈的斗争。小半晌后,孙权一咬牙,恨恨地说道:“还是先将与荆州军之战彻底了结,而后再回师收拾张飞狗贼!”
鲁肃亦知孙权做出此决定是疏为不易,很明显已经有了一种壮士断腕的意味。思索了片刻后,鲁肃和声安慰孙权说道:“主公亦不必过于担忧,柴桑战事最多5、6日之内应可见分晓。也就是说周督大军只需10日左右便可回师东线,迎击刘备军。以丹阳郡的军力,再支撑10天半月应该不成问题。而且……也有可能刘备军并未渡江进袭!毕竟,到目前为止,这也仅是肃的猜测而已,还没有确凿的消息来证明……”
“子敬,不必说了!我相信你的分析论断……”孙权无力地摆摆手,打断了鲁肃的安慰之语,“而且,此事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
建安六年七月二十六日辰时,第三拨从宛陵、泾县“来援”秣陵的江东军亦被顺利击灭。
在一夜之间我军成功诱歼三拨“援军”,总歼江东军9500余人,当然其中大半是被迫降的。
此战过后,丹阳郡下各城、县已彻底失去防守军力,便如柔弱的羔羊一般,完完全全地横呈在我军这条“恶狼”的眼前。
诱歼战结束之后,我并未着急挥师前去“接收”丹阳郡下那些形同虚设的城池。尽管此战我军可说是完胜,伤亡近乎微不足道。但一夜的潜伏、战斗下来,士卒的身体还是相当疲劳的,必须要进行适当的休整。而另一方面,此战的战果之一——多达7000人的俘虏,也是让我不敢轻易将麾下士卒派遣出去的原因之一。加上魏延诈取秣陵时迫降的江东军,如今秣陵城的江东军俘虏竟然达到9000人之众,几乎与我军渡江军队的人数相当了。若没有足够的兵力看守俘虏,谁敢保证他们不会在一些有心人的煽动下暴动骚乱。若真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笑话可就闹大了——战场上还没吃过亏的我,竟然败在了一群俘虏暴动中……
所以,在妥善地处理好俘虏之前,暂时还不能出兵去占领那些“空城”!
……
七月二十六日,未时,关平终于带着由徐庶草拟、大哥亲笔手书的《讨孙权檄》赶到了秣陵。由于我进军速度太快,倒是让关平颇费了几番周折才终于在秣陵遇上了我。而更让我高兴的是,随关平一起赶到秣陵的,竟然还有2000援军——在接到我增兵庐江的请求之后,大哥让二哥和徐庶想尽了一切办法,从寿春抽调了3000兵马南下,准备将其中的2000人留给李通镇守庐江之用,另外1000人则是直赴江东划归我的麾下作为增援。另外,大哥还特地安排林豹领1000风骑兵驻守合肥,以便在庐江遭袭时可以迅速驰援。但是,当裴元绍统领着3000兵马赶至庐江时,李通只留下其中的1000人,而让裴元绍率领剩余的2000人随关平一起渡江前来增援我。
秣陵城,议事厅
“左将军刘备,告江东诸将校部曲:盖闻祸福无门,惟人所召。夫见机而作,不处凶危,上圣之明也……
孙权小子,未辨菽麦,要领不足以膏齐斧……
备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必当枭夷。至于枝附叶从,皆非诏书所特禽疾。
夫天道助顺,人道助信,事上之谓义,亲亲之谓仁。盛孝章(即盛宪),君也,而权诛之,曹操,国贼也,而权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