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点了点头,转头向二哥问道:“云长,你以为该当如何?”
轻捋了一下颌下长髯,二哥缓缓说道:“公佑之言,我以为可行。”
听了二哥和孙乾的话,大哥的神情似乎颇为意动。我不由得暗暗摇了摇头,目前我军中还是缺乏真正长于军略的人才啊。二哥是一个极为出色的将才,但不是一个合格的帅才,统军作战是其所长,但筹谋军略便是其短,而更要命的则是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所以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二哥在镇守荆州时才会因为看不出联吴抗魏的重要性,断然拒绝与孙权的联姻,导致最后兵败麦城而亡。孙乾则是长于政略、外交,对于军略,说他一窍不通有些过分,但是肯定是所知甚少。在座的众人都不能对未来的局势发展形成一个正确清醒的认识。这时,我深深地感到一个像郭嘉、诸葛亮这样的精通军略的人才的重要性。但是在原本历史中,大哥是一直到七年后,也就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才得到第一个真正的军师型人才——徐庶。否则大哥也不可能在此前近20年的时间内东奔西走,居无定所。难道真的还要再等七年时间?
看来,帮大哥请一位优秀的军师必须尽快提上议事日程。但是,以我军目前的情况,真正的大才恐怕也不会投靠吧!……哎!
我摇头叹气的异常表现,迅速便被大哥注意到了,大哥笑着向我问道:“三弟,莫非你不赞同公佑的主意吗?你又是如何想的,说来大家一起参谋参谋!”
听到大哥的询问,我没有直接回答,笑着反问了一句:“大哥,以你之见,袁绍必定便能胜曹操吗?”
大哥在袁绍和曹操军中都呆过一段时间,对袁、曹两军的基本情况都有一定了解。听了我的反问,大哥思索片刻,最后默然摇头说道:“胜负未知”
孙乾愕然说道:“袁绍兵力远超曹贼,当可获胜吧!”
第三章
单凭兵力多少就能决定战争的胜负?要真是那样,大家不如拼命征兵,而后拉出来比一下人数多少不就行了,何必拼的你死我活呢。听了孙乾的话,我心中暗暗想到,但是我也没有直接反驳他,毕竟军事上事非他所长。我接着又向大哥问道:“大哥,你以为袁绍之能比之曹贼如何?”
大哥虽然视曹操为平生最大的敌人,但却没有因为个人的好恶胡乱评价,略一沉吟,缓缓地回道:“颇不如也!袁公好谋而无断,色厉而胆薄,好大而喜功,行事颇无主见,而麾下文武又内斗难止,政令不一。比之曹贼……可说相差甚远。”说到这里,大哥忽然眼中精光一闪,似乎有些明白了我的用意。
厉害,大哥可能在军、政方面都没有绝高的才能,但看人的本领却是不逊任何人,他对袁绍的评价,竟然跟史书上曹操所作评价几乎一般无二。我心中不由得拍案叫绝,“正是如此。此次官渡大战,袁军兵力远超曹军,以袁绍为人,必然轻而无备。而曹贼诡计多端,且属下能人甚多,必能能寻得袁绍军的软肋。以有心对无备,我以为此战曹贼胜算远超袁绍。”
大哥听完我这一席话,神色既惊又喜,看我的眼光三分惊讶,七分却是欣慰。
旁边二哥也显得非常震惊,问道:“三弟,你所说的软肋是指?”
“粮草!我军只有不到5000人,每日所需粮草已相当可观。而袁绍50万大军每日消耗粮草会是何等惊人,万一曹贼偷袭袁军粮草得手,无有粮草则袁绍50万大军必然不战自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