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英国才是最危险的!朗布尔战役,其实短期内根本改变不了印度糟糕的局势,只是北京更安全而已。而且我认为丘吉尔阁下也不会愿意让中国继续承担印度的主要进攻任务,所以英国已经非常匮乏人力资源!我们最大的困惑是,德国人的下一个方向。有情报说,他们已经考虑联合西班牙。北非和直布罗陀是决不能丢失的,所以在明年八月前,无论付出多么巨大的代价,都必须确保西班牙和北非的安全!”
马歇尔的话基本代表了军方的意见,就是先欧后亚,确保地中海的安全。这和罗斯福设想的差不多,所以他点点头,突然地又问道:“乔治,你认为德国人和苏联人还有可能开战吗?”
整个三十年代,美国都在帮助德国和苏联重新武装,其根本就是希望促成苏德开战,但这个愿望却随着希特勒进攻法国而失败一半。原本另一半还有希望,但随着卡廷惨案和北京的推手,又变得渺茫起来。所以马歇尔很认真地摇摇头:“请恕我直言,德国人和苏联人不会真心合作,但希特勒阁下现在已经错过最好机会!北京已经占领中亚,最近的阵地距离斯大林格勒不足1300公里,还占领了里海东岸的土库曼阿什哈巴德,占领大半个伊朗,切断了从中东进攻高加索的道路!而且中国陆军的实力非常强,飞机也非常好,这点已经无需再说。”
“这意味着,如果杨秋阁下能想,随时可以进攻高加索和乌拉尔。德国人现在出兵,肯定会在斯大林格勒和中国陆军正面冲突。北京已经对德国宣战,在进攻苏联却无法得到最大利益,相反斯大林全面倒向自己并提供大量廉价物资的情况下,如果我是希特勒,我更愿意先彻底打败英国、控制整个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后,再考虑东线。而且您讲话后,希特勒也会认为西线的压力开始增大,他必须先切断我们前往欧洲的通道,这就更减小了这种可能。”
“既然这样,那么先生们,你们觉得我们有必要将苏联也写入宣战书吗?”
“不对苏联宣战?”霍普金斯和马歇尔惊讶地看向罗斯福,后者更是神色凝重。这可不是开玩笑!如果美国不对苏联宣战,也就意味着在战争结束前,中国能获得的美国支援。如此一来,北京必然会认为这是英美故意在苏联问题上抛弃他们,就意味着美国将在战争结束前,和中国进行全面的冷对抗!!
“总统,这样做……”马歇尔迅速站起来。站在军事角度,中国是不可能,也不应该被忽视的!他们的陆军,空军已经站在这个世界的顶峰。即使美国拥有同样的技术,在装备和战术上也已经大幅落后。所以……如果美国不对苏联宣战,也意味着中国将在欧洲、北非和中东彻底的袖手旁观!
虽然所有人都相信美国依靠庞大地制造业和经济优势,肯定能后来居上。但问题在于如果中国彻底袖手旁观,美国和英国将要独自承担德国和意大利的进攻!
“乔治,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我们必须先稳住欧洲。德国拥有非常强的军事能力,还拥有整个西欧的工业制造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心无旁骛的先对付他们。”罗斯福打断了马歇尔,冷冷道:“或许,最后我们还是会对苏联宣战,但现在……我需要在胜利曙光出现前,打消莫斯科的担忧,换取他们不介入欧洲战场!”
霍普金斯愣了愣,站在美国立场上,罗斯福的想法没错。美国不向苏联宣战,那么斯大林肯定也不会在已经招惹中国的情况下对美宣战。这样一来,苏联带来的所有压力还是将由北京承担。这消耗中国是非常有利的,但对美国来说,即使最后还是对苏联宣战,也无法再改变中国的敌视态度,一场从苏伊士运河到太平洋的全面冷对抗将无法避免。
大家都不是孩子,在胜利前,杨秋不会撕破脸,甚至两国还会在很多地方合作。但如果一旦北京感觉被出卖,那么就会认为英美在故意敌视他!这股仇恨压在心底后,战后的欧亚之间必将会迅速形成一种强烈地对抗局势。
一场……冷战!
罗斯福的全国讲话迅速传遍世界,在大选前两天的关键时刻,“楠塔基特事件”一开始就被蒙上了神秘色彩。讲话后不到一小时,柏林就公开叱责“楠塔基特事件”是美国自导自演的又一次“哈瓦那下午茶”(指美西战争前的缅因号事件),邓尼茨在海军会议上,愤怒地将密尔沃基号轻巡洋舰称为“缅因二号”。但无论如何德国怎么解释和宣传,全世界都相信偷袭的潜艇出自德国,因为玛丽王后号之前一直在秘密向英国运送物资和美国志愿者,而且船上死去的572名美国公民中,一大半都拥有飞行执照!
美国即将参战!
这个强烈的信号,一夜间改变了同盟国和苏德意日之间的形势对比。伦敦彻夜狂欢,丘吉尔宣称胜利天平已经倒向同盟。柏林怒气冲冲却又担心彷徨,希特勒也首次收起打败法国后的自大,开始认真考虑结盟(此时轴心还没正式结盟)。之前和他勾勾搭搭的西班牙弗朗哥,更是第一时间委婉拒绝了加盟协议,气的希特勒暴跳如雷,首次要求陆军做好进攻西班牙的准备!
莫斯科同样惶惶不安,中国的强势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朗布尔战役的失败又基本埋葬了印度战线。此时加入一个更强大的美国,连斯大林都坐卧不安,等待着十一月五日这个日子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