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页

戈罗多亚河本来是一条奔腾的大河,《大唐西域记》中有关奔那伐弹那国的介绍里,就详细描述过这条大河。但历经数千年的改道和洪水冲刷,现在的河道已经不足五十米宽,深度也不足两米。所以锡克士兵一出现,就被东岸树林阵地里,刚从阿富汗赶来的中国士兵看到。“班长,那些是什么人?怎么都不戴钢盔啊。”来自贵州的二等兵没见过锡克士兵,把准星对准了包头巾。

“是印度阿三,以前我们上海的租界里到处都是,好像叫锡什么族的。马碧德!记不清了,反正也不是好货,仗着洋人撑腰,一天到晚打骂我们。”来自上海的班长认出这些早年帮助殖民者,为虎作伥的锡克族士兵后,想起小时候去租界,被他们仗着主子撑腰,手持警棍追得满街跑的景象,就气不打一处来,狠啐一口喊道:“都别瞄准脑袋,他们的大头包里面还盘着头发呢,松的很。都给我瞄准胸口狠狠打!”

“班长,你这不算公报私仇吧?”

“哈哈……”

“小兔崽子,救你废话多,机枪,机枪?玛德,还愣着干嘛?准备好!”班长的叫喊,犹如闹钟,让整个阵地都苏醒过来,一支支乌黑的枪口从土坑中弹了出来。

对岸树林里突然探出的枪口,让举着望远镜,监督锡克士兵修桥的卡夫少校心脏猛跳了一下,立刻大喊:“回来!快回来,有埋伏!”可他的叫喊只有一半效果,因为他用的是俄语。除了一半苏联士兵外,那些忙着修桥的锡克族士兵根本听不懂。

“开火!”

“轰轰轰……”

一声暴喝中,六门80毫米迫击炮率先开火,炮弹砸在了河面上,激起一股股水柱。几十支hj32通用机枪也同时喷出绵密的弹雨,每分钟九百发的速度,将五枚一发曳光弹联成火线。只需要扣几下扳机,子弹就能在毫无防备的锡克士兵中搅起漫天血雨。以g3为原型的通用机枪射速实在是太快了,以至于每名倒下的锡克士兵,身上都能数出好几个弹孔。

成片成片的锡克士兵被打死,河水被染红,河面很快浮起一层尸体,还没修好的浮桥更是被再次破坏。“该死的黄皮杂种!”德达耶夫脸色阴沉,双手死死攥紧。不过他可不会被吓到,和西北比,这种伤亡根本不值一提。他痛恨的是,那种如同撕扯油布般的声音!让所有苏联老兵都恨之入骨的声音!“大约两个营,将军同志。”久经沙场侦查团长,很快就通过对比机枪数量,分析出了阻击部队的数量。

“炮兵开火,组织突击队泅水渡河,在东岸建立阵地。让印度人准备好继续架桥!坦克连做好准备。同志们,科孜洛夫中将同志马上就要来了,我们不能停在这里!”德达耶夫少将看看表,黑着脸下达命令。

第九五二章 首战次大陆(五)

10月17日,朗布尔战役打响的当夜,四艘分别悬挂美国、墨西哥和智利国旗的万吨轮,缓缓靠上印度西部,濒临孟加拉湾的维沙卡帕特南港。奇怪的是,伴随的两艘日本驱逐舰竟然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视而不见,相反还炮口向外,摆出警戒状。

货船靠岸后,七八列运输矿石的火车依序上前卸货。为首的美国货轮上,几十名身着便装,带着宽檐帽看不清面貌的男子刚下船,就被封锁海港的苏联士兵送上卡车,向火车站驶去。车站也已经被封锁,两列由gc国际工人和苏印师自己改装的武装火车静静地停着,平板车上一串口径五花八门的大炮和高射机枪,既让人望而生畏,又能看出列车主人物资匮乏。

列车的主人,就是印共总司令,前苏联驻阿富汗方面军司令亚贝舍夫和印共书记拉纳迪维。印度有完善的铁路网,所以亚贝舍夫率残部来到这里后,立即意识到,想解放印度就必须先控制铁路网。而控制铁路网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列列移动的武装列车。在他的建议下,斯大林通过gc国际满世界搜罗武器运抵印度,终于勉强凑出一支武装列车部队。部队总计有七辆武装列车,其中五辆都是三节的轻型列车,只有这两辆是十二节的大型列车,每辆都安装六门火炮和十余挺轻重机枪。当然,和国内的武装列车比,苏印军武装列车团就像小孩子过家家的玩具,要不是最近拿下波卡罗钢城,连防弹钢板都凑不出。

“亚贝舍夫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