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科研的目的,无非就是转化为生产力,而转化为生产力的目的,无法就是赢得战争的胜利。
如果没有敌人的话,科技甚至可以不用怎么发展,这样还能更好的维持统治,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就意味着人类可能产生新的变革。
计算机的出现,其目的就是为了方便科研,同时也方便作战计算。科研的目的,就是提高生产力,从而提高战争能力。即,使生产速度更快,使建设速度更快。同时,使机器能造得更大、更精密,或是更小、更精密。
不过此时欧美国家就算是通过间谍手段获取了一些技术,也已经无法改变他们落后的局面了。
因为中华民国的科研效率太高了,而且投入的资金太大了。
1922年一年,中华民国投入到科研中的资金就高达50亿元,这年头的50亿,是美国经济总量的二十分之一了。如果美国要那么搞的话,相当于每20个人当中就得有1个人的劳动成果要投入到科研的消耗当中。
中华民国研究的技术是全面铺开,大量的军事技术研发出来后被储存了起来,并未应用到生产力的提升上。
因为生产力的提升,其目的就是为了战争的胜利。如果公开技术可能让敌人的军事力量变强,那么就得把技术藏起来。
技术研发全面铺开的结果就是成果遍地开花,欧美国家不仅在科研效率上比不上,规模上更是比不上。
不仅在卫星、核聚变、喷气式飞机等等重大工程上进行了研究,同时连激光武器、电器武器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像激光、电磁等超级武器的研究,后世太祖在开国后同样也进行了研究,才使后来中国在尖端科技的理论水平比欧美都不落后,甚至还要更先进,只是精密制造业比不上,才造成了落后现象。
就算是以当前的科技水平,可能在激光武器、电磁武器等超级武器方面的研究,搞不出什么实质性的突破,但是只要建立了一个专业的研究所,先把理论摸索出来,先把人才培养出来,只要条件一达到,就能进行突破。
中华民国显然是把钱大量花到了科研上,而在军事上,烧钱的海军只是维持一个差不多的规模。
尽管如今这个差不多的规模有72万吨排水量,但是欧美的海军排水量总吨位却大大超过了这一规模。
陆军和空军这一年的开支比较大,不过随着战争的结束,花费开始减少。在陆军和空军方面,中华民国的花费却是比欧美国家大得多。
此时中华民国解决了红色毛熊,可以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裁军,红色毛熊完蛋后,周边基本上没有什么国家能威胁到中华民国。
欧洲不足为虑,欧洲人本身就不够团结,就算是欧洲人要对中华民国进攻,显然那么大的动静不可能察觉不到,而且还有乌克兰、白俄罗斯、沙皇俄国做为缓冲区。因此裁军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只要有空军优势,陆军可以大量裁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