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说法就是财团在回收钞票。
交通方面的方便,主要是汽车的出现所造成的。
铁路方面,中华民国此时已经拥有二十万公里铁路,这样的铁路看起来很多,但实际上并不多。
德国那么小的一个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经拥有了八万公里的铁路,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才拥有二十万公里。
当然,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世界,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还不够普及,没有汽车,工厂全都要靠铁路运输什么的,这也造成了德国有八万公里的铁路。
中华民国的铁路却不需要像德国那样修得那么多且密集,因为汽车在中华民国大量使用,公路成为了很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分摊掉了铁路的运输压力。
另外空运的出现,虽然成本比较高一些,但也解决了一部分运输。
中华民国又把低级产业分包给了附属国,铁路运输压力进一步的降低。这二十万公里的铁路,除了客运之外,就是主要运输大宗货物了。
财团此时正在不断的修建矿山铁路,由于那些矿山只开采设计产量的一部分,所以那些铁路的回报率很低。
但是财团如果不建设这些铁路的话,国家显然也没这个必要去建设,民资更不会去建设,因此负担是落在了财团头上。
公路发展则是非常迅速的,中国公路增长速度是全球最快的,总长也是最大的。大量的公路的修建,为汽车运输进一步的铺平了基础。
交通的方便,让民众旅游成为了现实。
很多家庭是自己开着汽车去旅游的,家庭汽车在高产阶级和中产阶级当中已经比较普及了。
这一时期的旅游,以短程旅游为主。
也有一些人做飞机、铁路到比较远的地方去旅游,但数量不是太大。
十天假期的消费也是非常疯狂,老百姓在十年国庆的消费很爽快,大量的商品在十天长假中卖了出去。
特别是汽车、电器、商品房,销量一路猛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