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是不是损有余而补不足,那还是看经济局势了。
对于财团来说,可以让普通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但是绝对不能让普通老百姓有太多的闲钱。
因为在日子好过,有闲钱的情况下,必然会不干活,当一辈子米虫都有可能。
没人干活了,这个国家又怎么发展呢?
当然,资助那些实在贫困的群体那是绝对需要的,但是过得还可以的民众,那就不需要资助了。
这主要是慈善问题。
如今中华民国也在大力搞慈善,也就是号召大家捐钱,钱多的多捐,钱少的少捐,随着老百姓的收入增加,很多老百姓都养成了每个月都捐款搞慈善的习惯。
那些商人也在大力搞慈善、公益事业,不过更多的还是搞非营利性的公益事业,因为公益事业可以留名。
这就让社会保障、公益设施得到了完善,让中华民国更像是一个人间天堂,在这里不用怕饿肚子,不用怕穿不暖。
吃的,用的,都比其他国家高档。
老有所养,少有所教。
无法从事劳动的残疾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困难群体可以得到社会援助,也不用怕饿死,在这种援助下,经济条件甚至可以过得和普通工人差不多。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经济宽裕的前提下的。
在经济宽裕的前提下,再加上廉洁的慈善体系,以及良好的慈善氛围,需要国家进行鼓励。
中华民国即不断鼓励、表扬那些热心慈善、公益事业的群体,使得他们成为全社会学习的榜样,同时在慈善体系上,也做到了绝对的廉洁。
钱捐上来,用途写得一清二楚,并有回执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