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可以去工厂里打工,或者在山上专门种植一些果树等经济作物。
有的农村合作社则专门种植经济作物,有的种果树,有的种中草药,有的种棉花,有的则养蚕,合作社为农民提供技术上的帮助。
什么饲料厂、肥料厂也在全国各地建起了一大堆,因为战争的原因,这些厂子无一不是赚钱的。
由于物价上腾,中央也宣布提高工资。
工地上干活的劳工的工资也提高到了一个月35元炎黄币,相当于7块银元。
这个工资水平依旧是相当的低,相比美国来说确实是这样的。
美国工人的一个月起码有30美元的收入,低的起码也有近20美元,美国的士兵每天有1美元的军饷,还有25美分的零花钱。
相比之下,中国工人一个月只拿到相当于35美元的工资,士兵军饷反而因为退伍制的出现而降低了。
这种人口红利在前期的建设上还是很好用的,这为江渝的财团带来了无比巨大的利润。
甲寅年一年,江渝的军阀寡头财团赚取的财富比国家税收还要多得多,而乙卯年显然更是要赚翻。
那么多的订单都在财团手上。
而生产成本在物价上腾的情况下依旧很低,加上工业生产力并不比美国差,反而比美国大部分工厂的设备都要先进,利润自然是高得离谱。
不过这种人口红利并不利于内需的产生,一个国家的发展真正的还是要靠内需。
因此江渝开始调整工资水平,计划在一战结束后,将全国的工资水平提高到与欧美持平的程度。
那样才会有足够的内需,才会对大宗商品有需求。
在那样的工资水平上,食品等生活用品的价格自然是会上涨的,但是工业产品的价格却是不会上涨的。
就像二十一世纪的软妹币越来越不值钱,但电子产品的价格却是不断下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