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页

但情况却出乎所有人的意外,马上有一个反对的声音出来:“陛下,臣觉得此时出征吐蕃,并不是时候!”

刘逸感觉到非常的讶然,因为他看到出声反对的正是被皇帝钦点的裴行俭。

疑惑,不解,刘逸想不明白,如此大好的出征时刻,裴行俭为何反对。

朝中所有的大臣,还有皇帝李治,坐在帘后的皇后武则天,也是差不多的疑惑。

“裴爱卿,如今为何不是出征的时候?”李治也很是不解地问道。

“陛下,吐蕃虽然赞普卒,然其国内权势基本都掌握在论钦陵手中,论钦陵左右着吐蕃的国政,如今论钦陵和另一大臣麴萨若共同尊器弩悉弄为赞普,从这一点上来说,吐蕃国内群臣睦和,不会起任何纷乱,更会因为新赞普立,主政的论钦陵会采取一系列强化治理的措施,军队也是肯定提高警惕,严防我大军的攻击。驻扎青海的乃论钦陵亲率的大军,战力出众,唯论钦陵命是从,而我大军在上一年新败,损失惨重,军中士气低落,实不宜举大军出征,应待一段时间的恢复和养息后,军队战力重新恢复了,才可考虑举大军讨伐。若我大军在吐蕃君臣齐心情况下,仓促攻击,即使能取得局部的胜利,付出的代价也将是非常惨重的,更不要说万一战况再失利,对军队士气造成的打击,那是无法想象的!”

“陛下,臣反对!”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张大安站出来表示异议,“若按裴侍郎此议,数年甚至十数年,数十年之内,我军都不能对吐蕃展开攻击,上一年我大军虽然兵败青海,然这一年来,驻扎在鄯州的我大军,在反击吐蕃军队小规模的进击中,取得了不少的胜迹,军心已经初稳,士气也恢复了大半,若再新招募大军,趁吐蕃国内出现政局不稳时候出征,同时派人离间器弩悉弄和论钦陵间的关系,那很有可能一举将吐蕃的威胁消除……所以臣觉得,应该派大军进击!”

“陛下,万万不可!鄯州驻军虽然在黑齿常之将军的率领下,取得了几场小规模战事的胜利,但那胜利的规模是小之又小,对战局并无太大的影响,恢复士气也不可能有那么明显,刚刚臣也说了,吐蕃赞普虽然新丧,但正是因为赞普新丧,使得论钦陵采取了不少的措施,吐蕃军队战力会更强,我们应当避其锋芒,待过些年岁,论钦陵的影响力差去,吐蕃国内生乱,那才是我们出击吐蕃的好时候。”裴行俭急切地说道,“我们可以派人入吐蕃国内,离间论钦陵与新上位的赞普器弩悉弄的关系,使其产生内乱,我们这些年要培养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将领,训练出一支战力不错的军队,待吐蕃国内生乱之时,那才是一举荡平吐蕃威胁,雪前耻的时候!”

第六十八章 理解就好

裴行俭说完这话时候,还有意无意地扫了一眼刘逸所站的地方。

刘逸在裴行俭前面那通话说出来后,就已经在思考了。

对刘逸来讲,裴行俭的话犹如当头棒喝,犹如在他那刚刚有些狂热的心上浇了盆凉水,让他冷静下来。李治刚刚所讲的情况,也是说论钦陵和另一大臣麴萨若都是尊器弩悉弄为赞普的,论钦陵掌握了吐蕃的大政,那就不会因为吐蕃先赞普的病亡而出现纷乱,还真的有可能因为国主新丧,其军队加强戒备,严防外敌的入侵。若我大唐在兵败不到一年内,再次举大军进击,士气没有这么快恢复了,很有可能军中还有畏吐蕃心理,即使是裴行俭这样的名将率军出征,面对论钦陵所亲领的数十万大军,战果如何也是没法预料的。

刘逸已经基本认同了裴行俭刚刚的分析,虽然说刘逸也急切地想为父亲报仇,但他已经不是如外表一样是个十八九岁的小青年,容易冲动,心态经不是一般的沉稳了,遇事都会从各个方面考虑对策,不会意气用事了。

刘逸没有任何感情的流露,连表情都没变化,依然保持着平常的姿态看着朝堂上的情况。

裴行俭再次争辩后,另一名重臣高智周也站了出来,表示支持裴行俭的看法,现在不是我大军出征吐蕃的时候,理由基本同裴行俭。

皇帝李治在听了裴行俭的一番话后,也沉思起来,朝堂上的众多大臣也没有人再站出来发表意见,这话从能征善战的裴行俭口中说出来,份量自是不一般,而且分析的非常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