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彦范摘弓取箭,稍稍的瞄准了一下,即松了弦,弦上的箭朝五十步外的箭靶飞去,结果没有出乎任何人的意外,箭稳稳地插在靶中心。
接着第二、第三、第四……,桓彦范以非常稳定的发挥,结束了步射科目的表演,十支箭全部都插在箭靶上,引来一片叫好声。
前面的选手也有全部十箭正中靶心的,但桓彦范在射击的运作上非常的连贯,除了第一、第二支箭略瞄准外,其他几箭都是连续射击,基本没有瞄准,显得很流畅,有一气呵成的味道。正是这让人看着非常舒服的连贯射击动作,让场上响起了连片的叫好声,比赛场地上稍显沉闷的气氛也被打破了,一些忍不住想打瞌睡的人也被惊醒过来。
步射结束,接下来是骑射表演了,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期待着这名选手在接下来的骑射科目上有好的表现。
骑射能系统地反映一名武士的骑术和箭术水平,骑射也是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中非常有用的一项技能,在奔跑或者静止的战马上用弓箭射击,若能准确地射中目标,那在战时就能有效地消灭敌人,若一队军士骑射水平都非常不错,在冲锋或者御敌时候,对成建制的敌人可以造成重大的打击,若能将敌方将领击毙,那对一场战争的取胜,将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骑射是考校军士素质的一项最重要科目。
当年薛仁贵以副大总管的身份跟随铁勒道行军大总管郑仁泰出征铁勒,与铁勒叛军对阵时候,在超远的距离射出三箭,将三名铁勒头人射落马下,结果“敌气慑”,数万铁勒大军尽数跪地投降,“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那一仗,成就了薛仁贵的威名,也使得军中及民间在评选勇武者时候,更加看重军士的骑射水平。
一名武士骑射水平不错的话,步射水平肯定是不错的,但步射水平好,骑射水平倒不一定会很好,这名步射不错,且很有自信心的武士,骑射水平如何,大家都很想知道。
刘逸也想知道……
第二十三章 大唐还是有能者的
“第二场,骑射,十支箭……”唱喏者依然机械的声音响起来。
桓彦范飞快地跳上刚刚由兵部官员牵着的自己的战马,一抖缰绳,驱动身下的坐骑慢慢地跑起来,往另一边的骑射区跑过去。
骑射的靶位依然在五十步开外,但骑射没有划定固定的射击区,选手可以依据自己的判断,在不同距离射击,也就是说,你可以在一百步,甚至两百步射击,只要你有这个能力,有这样的胆量,但不能少于五十步。
场下的大部观者眼睛都跟着桓彦范的身子转,刘逸眼睛也是紧盯着桓彦范马上的身影,从刚刚桓彦范的表现上来看,已经证实了刘逸的判断,这是一名身手非常不错的武士,很可能是今天自己遇上的最强劲的对手,刘逸相信桓彦范在接下来的骑射中会有不一般的表现。
桓彦范已经跑起了速度,基本保持在离箭靶五十步开外的距离,摘弓引箭,稍稍的瞄准,往箭靶射去,而且在第一支箭飞行的过程中,第二支箭已经射出,接着是第三箭。
在观者稍起的惊呼声中,三支箭连续地往箭靶飞去,先后落在靶心上。
这样的射击速度与射击精度,也是前面这些参赛者里面表现最好的,场是暴发出连片的叫好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