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也的确如此。当叱吉设得知阿史那咄栗和康鞘利两支大军都在白狼塞下遭到了帝国军队的重创,当即意识到战局的发展对突厥人已经极其不利,南下中土的几十万控弦已被中土人拦腰斩为两截,其中始毕可汗和突厥人的主力大军已被中土人包围,假若始毕可汗和十几万突厥人的精锐将士全军覆没,则必然对突厥人造成致命打击,诸虏大联盟必然四分五裂,突厥人的牙帐必然败落,而大漠也将重现诸雄争霸之乱局。
这一发展趋势是叱吉设所不愿看到的,也是牙帐保守势力所不能接受的,这时候牙帐各方势力必须搁置矛盾,齐心协力一致对外了。
叱吉设下令,全军将士自即日起向燕北长城要隘发动最为猛烈的攻势,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攻陷要隘,杀进燕北,继而从侧翼方向支援代北战场,与代北战场上的突厥人前后夹击燕北军队。
同日,雁门战场,北虏大军攻势如潮,始毕可汗和莫贺咄设皆亲赴城池之下,在战场的最前沿指挥战斗,以此来鼓励士气振奋军心。雁门城则岌岌可危,但皇帝和中枢大臣们始终坚守在最前线,与雁门军民同生共死,始终鼓舞着军民的士气,而雁门军民们则以自己的生命来捍卫着帝国的尊严和皇帝的权威。
同日,崞山战场,左屯卫大将军云定兴指挥骁果第二军、太原军以及从河东支援而来的李渊所部,向北虏展开了反攻,双方在崞山一线激烈厮杀。
帝国军队的猛烈反攻,让康苏密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再加上他获悉白狼塞已被帝国军队占据,大军的后撤之路被切断,而始毕可汗不但已经分兵增援句注,击退了从楼烦关出击的帝国军队,还分兵增援驻守善阳的康鞘利,猛攻被帝国军队所占领的白狼塞。事实证明,南北决战战局已经向不利于突厥人的方向发展,而始毕可汗虽然还在坚持攻打雁门,但其内心里的必胜信念已经动摇,所以他才分兵北上攻击以确保大军退路的安全。也就是说,大军后撤之期已经越来越近了,这时候完全没有必要与救援而来的帝国军队在崞山战场上拼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
康苏密下令,全军坚守战阵,由攻转守,并命令攻打崞城的军队暂停攻击,把主力调到崞山和崞城之间,以阻御正从太原陆续杀来的帝国援军。
康苏密急报始毕可汗,帝国援军日益增多,今日已经展开反攻,我部为确保崞山防线之安全,不得不暂停攻打崞城,集结全部力量阻御帝国援军。其言下之意,他的实力有限,可能抵挡不住帝国庞大的援军,雁门之战已经不可继续,还是考虑尽快撤离为佳。
八月三十日,白狼塞战场。
从雁门支援而来的两万北虏控弦抵达金沙滩,由此导致攻打黄花堆的北虏军队的数量接近了三万人。而整个白狼塞战场上,北虏军队达到了八万控弦。
燕北军只有一百三十四个团,两万六千余人,经过这段时间的损耗,战斗减员已超过两千余人,双方兵力对比悬殊,虽然燕北军依旧占有地利,但这一优势很快便会被兵力上的严重劣势所抵消。
伽蓝十万火急向薛世雄求援。
从北虏军队在白狼塞的兵力部署来看,鹅毛口外的俟利弗设阿史那咄栗的军队要多于金沙滩上的俟利发康鞘利的军队,由此可以推断,始毕可汗和北虏的主力大军还在猛攻雁门,依旧没有撤离的迹象,但目前云集于白狼塞的北虏兵力远远超过了燕北军,双方连番苦战互相消耗后,燕北军的损失会非常惨重,若没有后续援军进入白狼塞坚守,那么始毕可汗和他的主力大军抵达白狼塞之时,也就是白狼塞失陷之刻。白狼塞失陷了,始毕可汗和北虏主力大军也就从容撤走了,这是对中土尊严的沉重打击,对帝国荣耀的严重践踏,更侮辱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威,也破坏了皇帝所制定的南北决战的大战略,我等北疆将士万死莫赎,罪在不赦。
伽蓝下令,燕北军主力军团全部进入鹅毛口和黄花堆战场,另外再调十个预备团进入白狼塞做为兵力补充,而仅剩的十个预备团则全力保护连接白狼塞和青陂道之间的运输通道。这是白狼塞的生命通道,不能断绝。
这一天白狼塞南北两个要隘的战斗都异常惨烈。北虏倚仗人多的优势,不计代价的轮番攻击,而燕北军为了最大程度的节约体力,减少损失,也采取了轮番上阵的战术。双方棋逢对手,旗鼓相当,打得血肉横飞,尸横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