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蓝告诉薛世雄,若想拿到第一手证据,就必须拿下始毕可汗的亲信史蜀胡悉,而签于皇帝和中枢所拟的分裂北虏的外交战略的需要,伽蓝建议即刻拿下史蜀胡悉,以期达到一举多得之目的。
薛世雄相信了伽蓝的话,同意了擒拿史蜀胡悉的建议。史蜀胡悉是始毕可汗的亲信,是牙帐权力核心成员,帝国突然出手擒拿,必然会引起南北双方的剧烈震荡,燕北极有可能遭到北虏的攻击,所以薛世雄下令,由已经升任武贲郎将的王辩和薛万彻、薛万均兄弟领五千精兵即刻赶赴燕北,帮助伽蓝实施这一计策。
史蜀胡悉虽然做了完全准备,但还是缺乏对伽蓝的了解,结果他一头栽进了陷阱,被伽蓝一刀砍下了头颅。
史蜀胡悉死了,死在阿史那咄捺和阿史那铁槌的眼前,两人措手不及,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伽蓝“逼”上了绝路。考虑到突厥人的利益和牙帐的稳定,两人不得不忍气吞声,与伽蓝商量善后。
伽蓝这一刀砍下的不仅仅是史蜀胡悉的头颅,也断绝了南北回易的重开之路,双方的矛盾骤然激化,虽然双方还坐在一起虚与委蛇,但彼此心里都明白,南北战争的爆发已不可阻止。不过,随着史蜀胡悉的死亡,可贺敦义成公主、大叶护阿史那闾琅和叱吉设阿史那咄捺算是“被动”结盟了,始毕可汗即便为了维持牙帐内部的团结不予“还击”,但这个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双方之间的厮杀迟早都要爆发。
阿史那铁槌和阿史那咄捺急报始毕可汗,实话实说,史蜀胡悉被中土人杀了,或许中土人在不久之后就要发动北伐了。
伽蓝急报薛世雄,说自己拿到了第一手证据,史蜀胡悉承认突厥人正在联合大漠北虏诸种,积极准备南下入侵。
同时,他密报裴世矩,并把呈送皇帝的密奏也一起交给了裴世矩,由裴世矩斟酌定夺。
薛世雄十万火急奏报东都,向皇帝和中枢报警。
孰不知,此刻的东都,一场政治风暴正愈演愈烈,爆发在即。
第三百零四章 刀尖上跳舞
帝国东征刚刚结束,北伐呼声便从中枢传出,帝国政坛上两大对立贵族集团之间的厮杀迅速进入白热化。
去年十月二十五,皇帝抵达西京,名义上是稳定帝国根基之地关中,实际上是向关陇本土贵族集团施压,试图借助东征大捷之优势逼迫关陇本土贵族集团向中央妥协,意图最大程度的缓解双方之间的矛盾,求同存异,齐心协力戡乱平叛,力争在最短时间内稳定国内局势,继而把全部力量放到北疆,积极应对虎视眈眈的大漠北虏,确保帝国的安全和中土的统一大业。
然而,皇帝一厢情愿了,虽然他做出了一些妥协,但对于帝国正在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于帝国所坚持的中央集权制,对于损害关陇本土贵族集团利益的根源所在,他没有丝毫让步,这导致双方之间的矛盾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激化了,而矛盾激化的直接表现便是陇右叛乱迭起,尤其陇西的叛军甚至与扶风的李弘、唐弼等贼帅互通声气,这直接威胁到了西京之安危,等同于直接打皇帝的“脸”,让皇帝颜面无存,倍感难堪。
与此同时,西北军因帝国国力的衰落而导致其武力随之下降,由此也影响到了西北地方势力和西北军大小派系们的利益,这使得他们与中央的关系日趋紧张,对中央的命令更是阳奉阴违,戡乱平叛因此“雷声大雨点小”,毫无进展。于是关西形势一天比一天紧张,由此则进一步加剧了关中危机。这又是打皇帝的“脸”,而且是明明白白的警告皇帝,西北军始终是关陇人的西北军,你这个皇帝假如执意要与关陇人做对到底,那么未来关陇人为了生存,必然毫无悬念的抛弃你这个皇帝。由此推及,帝国一旦失去了关陇这个根基,其未来必然黯淡无光。
皇帝出离愤怒了。本来他对关陇本土贵族集团还抱着倚重之念,毕竟这是帝国的根基,是中土统一大业的根基,这个根基若是倒了,对帝国来说是不堪承受之重,因此此趟西京之行他诚意十足,满怀希望,然而,关陇本土贵族集团不但没有接受他的诚意,反而一次次欺辱于他,甚至对他这个皇帝抱有强烈敌意,这令皇帝忍无可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