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阻止。”伽蓝说道。
裴世矩摇头,再摇头,“冯将军正在湟中与阿柴虏激战,你日夜兼程赶去支援,但若想阻止阿柴虏东侵,你唯有动用当年留下的那颗棋子。”
伽蓝犹豫着,迟疑着。
裴世矩目射厉芒,冷声说道,“陛下给了你九十个团,对你的器重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你还想远去西土?”
第两百三十九章 与虎谋皮
伽蓝思索了片刻,感觉裴世矩并没有完全理解自己的意思,于是谨慎提醒道,“能否阻止阿柴虏东侵,关键不在于陇西战场,而在于西突厥牙帐。”
裴世矩眉头紧皱,良久,方才对伽蓝说道,“射匮可汗愿意以子为质来维持双方的盟约,但条件是,和亲,还有阿史那达曼的头颅。”
伽蓝神情凝重,沉默不语。
今上登基之初,西土策略是激进的,并有西征之设想,为此贪婪好战的西突厥泥厥处罗可汗阿史那达曼便成了首要目标。裴世矩以“驱狼吞虎”之计,支持铁勒莫贺可汗和葱岭以西的突厥射匮可汗东西夹击阿史那达曼,最终导致西突厥汗国分裂,阿史那达曼败走罗漫山(天山),率残部东进入关,臣服中土。
然而,西土局势的演变速度大大超出了中土人的预料,西突厥在射匮可汗的统率下,乘着铁勒大联盟分裂,吐谷浑人亡国,西域诸国为了丝路利益互相征伐,而中土倾尽全力远征高句丽之际,竟然在短短时间内席卷了葱岭东西,重建了当年室点密时期的辉煌霸业。
“驱狼吞虎”是成功了,但那头狼不仅代替了虎,还进化成了一头强悍的雄狮,更可怕的是,它对中土虎视眈眈,严重威胁着中土的安危。射匮可汗把牙帐迁到三弥山,摆明了就是把战略方向转向中。此举直接影响到了西土局势,今年吐谷浑人在步萨钵可汗慕容伏允的统率下展开复国大战,其背后的支持者便是射匮可汗。
这种情况下,射匮可汗遣子质任,要“和亲”,要阿史那达曼的头颅,咄咄逼人,其底气的确非常足,但中土却因为远东作战的失败,帝国内部的叛乱危机,已经失去了主动权,无奈而尴尬地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
泥厥处罗可汗阿史那达曼东进中土,臣服大隋皇帝后,赐封号为曷娑那可汗,不久其可贺敦病故,遂“和亲”,娶宗室女信义公主为妻。事实上阿史那达曼已经不是西突厥的可汗了,“和亲”名不副实,但问题是,既然连他都能娶到中土的公主,为什么今日的西突厥可汗反而没有“和亲”的资格?
这只是问题之一,问题之二则是那些追随阿史那达曼东进中土的部落,当初他们相信了中土皇帝的承诺,接受了中土皇帝的安排,在西北的会宁郡安置下来,如今他们要“造反”,要离开中土重返西土,估计是获悉了这些机密,而泄露者十有八九就是西突厥所遣秘兵。
皇帝要稳定西北局势,首先就要安抚这些突厥人,而若要安抚这些突厥人,阿史那达曼的头颅就不能砍,而阿史那达曼的头颅一旦留下了,就等于拒绝了射匮可汗的和平条件,于是西北危机也就愈发深重。
也就是说,伽蓝错误地估计了西北形势,事实上中土与西突厥正面临战争的危险,距离和平越来越远了,至于昭武屈术支的复国大计,根本没有实施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