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能默契合作,又不能反目成仇大打出手,那就只剩下一个办法,蓄意阻挠。
“跟在西北人身边,捆住他们的手脚。”
独孤震的精力不会放在战场上,虽然战场上的胜负很重要,但杨玄感在战场上的胜算并不大,只能寄希望于内应,不论是行宫方面还是西京、东都,包括对军队的控制,都只能靠“内应”。但能否在政治的战场上击败这些“内应”,同样不是独孤震关注的重点,他的全部精力都投放在对局势的控制上,唯有控制了局势的发展,他才能如愿以偿地达到建立帝国储君的政治目的,这才是独孤震投入全部精力的大事。也就是说,如果西北人败在黎阳战场,或者东都、还有其他方面的军队,也纷纷败在杨玄感的手下,则正遂独孤震心愿。
“不要再出差池。”独孤震嘱咐道,“需要当机立断之事时,则自行决断,毋须征询。”
独孤震放权了,让柴绍和魏征放手而为,实际上就是要求他们不惜一切代价,阻止西北人攻打黎阳。
※※※
如何阻止西北人的攻击?很简单,与黎阳“暗通款曲”即可。
柴绍和魏征各率三百乡勇火速赶赴汤阴与伽蓝会合。
西北人屯兵于羑河(you)以北,隔河与羑里城对峙。
羑里城在历史上大名鼎鼎。这里是有史可查的中土最早监狱,周文王姬昌就是被商纣王关押于此。“文王拘而演《周易》”,羑里城也是《周易》的诞生地。此城位于魏郡和汲郡的交界处,座落于羑河和汤河之间的空旷平原上,距离汤阴县城不过数里,是河北陆上通道的一个重镇所在。
王仲伯退守羑里城。李密和元务本带着援军也到了。双方在灵泉寺战败的原因上产生了分歧。元务本认定这是独孤震的警告,建议放弃北上之策,转而南下攻打东都。王仲伯和李密则坚持北上。独孤震、河北世家、太行贼和禁军龙卫各有各的利益诉求,根本就没有结盟联手的可能性,灵泉之败,基本上可以肯定是太行贼和禁军龙卫的“默契”,因为山东鸿儒刘炫现在不但是西北人伽蓝的老师,还寄身于龙卫军营,有充足的条件帮助两者取得一定程度的“默契”。如此一来,魏郡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就会激化,独孤震和禁军龙卫之间、河北世家和太行贼之间必定“剑拔弩张”,正好给了己方反击的最佳机会。
正在争论的时候,王仲伯的亲卫急报,巨鹿公柴绍城外求见。
四个人彼此都认识。虽然同为京城世家子弟,但因为隶属不同派系,有不同的交往圈子,柴绍与李密他们并没有什么交往,不过大家都在京城地面上厮混,好歹脸熟。像今天这种情况,不待开口寒暄便某郎某公的叫上了,好似多年亲密好友。
柴绍一来,王仲伯、李密和元务本就知道独孤震的意思了。灵泉一战正如所料,不是出自独孤震的授意,而是西北人联合太行贼所为。独孤震不想撕破脸,但也不想与杨玄感爆发正面冲突,所以,此路不通,请君另选他徒。
是不是改变攻击之策,在座三人都没有决策权,必须禀报杨玄感才行,但这还不是当务之急,当务之急是必须知道独孤震的真实意图,不要中了他的圈套。于是李密提出前往赵郡拜祭本堂先祖,并寻机拜见独孤震,一来探查机密,二来拖延时间。
柴绍陪同李密赶赴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