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页

“元弘嗣因罪调离,河西卫府也要受到连累。”裴世矩提醒了薛世雄一句,那意思很明显,河西卫府的冯孝慈和王威都是薛世雄的老部下,他可以照拂一二。

裴世矩躬身致谢。先前他曾接到冯孝慈和王威的书信,两人预感西土局势日渐艰难,前途黯淡,有意调离,恳求老帅相助。乘着这个机会,裴世矩也就不客气了,直接提出条件,请裴世矩把冯孝慈和王威调离西北。

裴世矩求之不得了,两人一拍即合。把三个隶属不同派系的西北军统帅一起调离西北,隐蔽性更好,操作性更强。

“东莱那边呢?”薛世雄问道,“荣公(来护儿)虽是楚公(杨素)的老部下,但与李子雄一向不和,可以利用。”

裴世矩笑着摇摇手,“李子雄德高望重,在军中深孚众望,这种人还是放在陛下身边最为妥当,最好是让他统率骁果军到战场上冲锋陷阵,必定挡者披靡。”

薛世雄大为敬佩,若论权争谋略,当今天下能与裴世矩相抗衡者,当真是屈指可数。李子雄一旦回到皇帝身边,虎入樊笼,再无威胁,只有挨宰得份了。

“黎阳怎么办?”

裴世矩眉头深皱,半晌无语。黎阳是东征粮草的第一中转大站,黎阳若失,粮道断绝,东征危矣。断个十天半月前线还能支撑,但假如断个二十天,东征大军的粮草必定难以为继,只有后撤,其后果不堪设想。

薛世雄看到裴世矩也是一筹莫展,无奈苦笑,“如果有证据就好了,可以直接禀奏陛下拿下杨玄感。”

“两天后陛下就要北上辽东。四月底之前,陛下肯定要率军渡过辽水。”裴世矩摇摇头,“我们的时间太少了,必须想个办法拿到证据,即便是诬陷也在所不惜。”

诬陷?谁敢诬陷?薛世雄蓦然想到了伽蓝,想到了伽蓝离开西土的本意,眼前顿时一亮,“阁老,你知道伽蓝为何离开突伦川吗?”

裴世矩立即明白了薛世雄的意图,白眉舒展,抚须而笑,“好计,好计!”

第九十七章 帝国为何没有皇储?

裴世矩和薛世雄并没有深入交流,这倒不是因为薛世雄有所忌惮或者保留,而是因为现在的薛世雄仅仅是卫府十二大统帅之一,仅在军方有一定的话语权,距离中枢核心有相当的距离,所以这件事肯定要以位高权重的裴世矩为主,整个谋划都要由裴世矩来拟制,至于如何具体实施,裴世矩不会告诉薛世雄,两人之间的信任有限,关系更没有到亲密到可以交心的地步,所以薛世雄只要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又如何从中取利就行了。

事情还没有开始,当然没有利益瓜分,只有打倒杨玄感一系后,才会论功行赏瓜分利益,不过为了联手打倒杨玄感,裴世矩理所当然要给自己的盟友加持实力,比如让卫尉少卿唐国公李渊去西北代替元弘嗣出任弘化留守府,比如给薛世雄的一些得力部下适当调整一下位置。

薛世雄当仁不让,该提的、能提的、想提的条件统统提出来。他和裴世矩见面的机会非常少,或许今夜过后直到杨玄感倒台,两人都不会再有机会面对面地交谈了。裴世矩是中枢核心,薛世雄是卫府统帅,李渊是台阁官长,都是从三品以上的大官,这种层面的接触极度敏感,上至皇帝下至御史,眼睛都睁得大大得盯着,唯恐权贵们在背后“结党营私”,所以不到迫不得已,大家都不会冒着被御史弹劾的危险进行私人性质的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