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架飞机是海军的医用飞机,从夏威夷起飞,其间转场经中国人控制的马里亚纳群岛加油,满载着药品和邮件。在炮弹的爆炸声中,路透社记者巴巴拉·芬奇步出机舱,走到奄美大岛的土地上,此时她并不知道,自己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美国——女人。
“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一个陆战队员在看到机舱口竟然出现一个金发女人,连忙大声朝她喊道,喊毕,几乎是强行的把她推进帐篷内,然后又把她椎到一辆吉普车底下。
“趴在这里别动!日本人的炮弹随时会打过来!”
“上帝啊!”就在吉普车下巴巴拉·芬奇看到了惊人的一幕,远处摆满了尸体、一具挨着一挨,尸体似乎是刚从的卡车上抬下来,甚至连运送尸体的卡车,都被血染红了,而在更远的地方,一大片连绵不绝的简易坟墓,似乎是在告诉她,美国人为了夺取这个岛屿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在巴巴拉·芬奇从吉普车下钻出来,拿着相机冲着那里拍去时。那个把她推到吉普车里的陆战队员又跑了过来,“快点离开这里!飞机要起飞了!”
“不!我要再拍几张照片!”不过那个陆战队员并没有给她继续拍照的机会,而是连拉带扯的又把她推上飞机。
飞机摇摇晃晃地滑行出跑道飞离了奄美大岛,在飞机起飞后,巴巴拉·芬奇看到了那片庞大的墓地,她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军人墓地,望着那片墓地她拿着相机冲着它拍了数张照片。
几十分钟后,第二架降落在岛上的美国飞机是r5c大型运输机,这一次他带来陆战队急需的物资,两吨半迫击炮弹。奄美大岛的战斗令美国消耗了太多的炮弹,炮弹是前线所迫切需求的,为了满足前线的需求,除去调用大批商轮向跨越整个太平洋运送物次外,美国政府甚至不惜从中国采购,以便以最快的速度把炮弹运往前线。
三月三日战斗仍在激烈进行,但是对于美国人而言,或许夺取奄美大岛的目标还未实现,但是另外一个目标却实现了。三月三日上午,二十五架从夏威夷飞来的b-29远程轰炸机降落在奄美大岛一号机场,飞机在跑道扬起大量尘土,它们在机场加装燃料和炮弹后,便起飞机径直朝着东京飞去。
当天就在巴巴拉·芬奇发表的《血流之地——奄美大岛》的新闻见报的之后的几个小时。托马斯·杜威总统,仿效罗斯福发出一次炉边讲话,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他一直在模仿着罗斯福,在很多方面,他是成功的,至少是一个成功的模仿者。
“我们,美国人最英勇的孩子们,最优秀的海军陆战队队员们,在奄美大岛承受着前所未有的伤亡,他们每前进一步付出一个英勇的士兵的生命,今天,他们的牺牲得到了回报,五年来,我们,每一个美国人,都梦想着,反攻日本本土,将东京夷为平地,以报复他们在火奴奴鲁犯的罪行,就在今天,就在一个小时,从奄美大岛起飞的b-29轰炸机,对东京实施了轰炸,他们在东京投下了一百吨炸弹。但这只是开始,在接下来的每一天里,东京和每一座日本城市都会遭受毁灭性的轰炸,他们所有的日本人。都将会他们的罪行付出代价。这一切均得益于的海军陆战队夺取奄美的决心与牺牲,在这里让我们为那些勇敢的陆战队员们祈祷,愿上帝与他们同在,愿上帝保佑这些勇士的灵魂!”
总统的讲话成功的平息了美国民间的对陆战队的伤亡惨重的不满,但是对于岛上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而言,却没有任何意义,他们依然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和时间赛跑,依然要拼命去打下汤湾山,这座日军最后的堡垒。
“每一天,1265万名士兵阵亡!每一天,271万名士兵负伤!每一天!我们仍英勇而顽强的战斗着!目标!东京!”正如《生活》杂志上《每天》中描述的那样,在整个奄美大岛的各个战线上,尽管每一天海军陆战队死伤很多,尽管他们承受着美国历史上有史以来,最高的伤亡数字,但是士气依然高涨。
在他们从日军手中抢来的山洞内和掩体外,到处都贴有诙谑的标语:汤湾山不动产公司,海景秀丽!凉爽宜人!每夜免费看烟火!聘炊事员启事:市本客栈,新任董事会经营,不日开张招待美军(我们希望),注意:本掩体为私人财产,并非联邦房建局资助建成,本掩体并非为舒适而是为争速度而建。
对于这些每时每刻都承受着身边的战友死去的海军陆战队员而言,或许这是他们在这座已经彻底被炮弹从变为荒漠的岛屿上唯一能找到的乐趣了。诙谑的标语可以让人会心的一笑,但是接着,他们还是需要面对现实,面对死亡!
身负重伤的亚瑟拉瘫倒在克罗杰中尉尸体旁边的地上,子弹打穿他的左肩和腋窝后,左腿被子弹打碎了,子弹从他的足踝上方打进,从后方钻了出来,身上的伤口不停的涌着血,费尽力气包扎好伤口后,一发照明弹打来了,漆黑一团的夜幕被照明灯的光亮撕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