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明白了,战争是不能光用军事手段赢得的。解决办法在于和西方求得体面的和平,以便腾出手来用德国的全部力量对付东方的那些黄种人。这样的话我们便可以要求得体面的和平,不过这必须要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希特勒的表情中显得亢奋,上一次战争或许失败了,但是德国却是相对体面的退出了战争,尽管沉重的赔款和限制武装令德国几乎濒临崩溃的边缘。
“于是,我把我能够调集到的师全部投入到法国南部,投入到里昂,在英国和美国之间打进一个楔子,托马斯和丘吉尔一直几乎和我一样,对东方人深怀抱有戒心,为了达到丑化中国人的目的,他们甚至不惜化妆成中国人击沉我们的邮轮!从而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形象危机。”
在提到击沉邮轮时,希特勒苍老而惨白的脸上竟然露出了笑容,这个笑容多少让这间办公室内的一些人变得有些无法适应,他们很难轻松的提及那次海难,而他却可以对此谈笑风生。
“如果我们成功的话,那么军事上的败退有可能给他们一个遁词,从而说明可以和德国达成某种安排,就像上次战争中一样。现在美国人和英国人已经就战争的打法公开地激烈争吵起来,不要很久,盟军就要分裂。”
古德里安继续焦急不安地看着表,但元首派驻“武装党卫队”的助理奥托·京舍,一个身高185米的巨人似乎听得饶有风趣。希特勒还在解释他为什么不按古德里安的意见把党卫队上将约瑟夫·塞普·狄特里希的第六装甲师调去对付张镇国或者彼得,却要把这支部队从法国调往奥地利。
“这样做的理由,”希特勒郑重其事地提醒着,“远远超出了军事范畴。首先,狄特里希即将发功一次突然袭击,这不仅可以保住他们在奥地利的仅存的石油储备,其次也许是最重要的,德国可以赢得时间。现在也许他们还不能够完全理解。但是西方迟早会懂得,来自东方的黄种人是真正的敌人,它们会和俄国一起,组成一支十字军。丘吉尔像我一样知道这一切,假如中国人拿下柏林,那么欧洲的一大半就将立即染黄,而剩下的一半,过不了几年甚至几个月,也会被吞掉。”
“我从未打算和西方打仗,真的!”希特勒突然带着一种凄楚的情绪说道,甚至最后又用肯定的口吻重复了一遍。在这间屋里的人,倒也明白他说的是事实,至少在英国拒绝他提出的和平之前,他还真没想过和英国打仗,他原本只不过是想通过击败法国,洗去上次战争的耻辱罢了,只不过英国人,尤其是那个丘吉尔,根本无法理解他对英国的善意与友好,至少在他看来就是如此。
“是他们迫使我这样干的,但是,现在中国人还有俄国人的计划日益明朗。最近,即俄罗斯之后,当中国人宣布承认波兰的临时政府时,连托马斯也不禁大吃一惊,他被中国人的贪婪惊呆了,现在他们已经意识到了中国人还是俄罗斯对欧洲以及整个世界的欲望,他们已经清楚的知道,他们所释放出来的是一只什么样的怪兽,这个怪兽将会吞噬整个欧洲,未来还会吞噬整个世界,相信我,他们已经清楚的看到这一点。”
凄楚的神色从他的脸上消失了,代之的是稍稍的亢奋,“现在时间是我们的盟友。”希特勒的声音变得激动了,“现在有一些人总是说,我们的力量已经枯竭了,德国已经不能再战斗下去了,但是我需要指出的是,现在德国还有将近1000万全副武装的部队,其中绝大部分是陆军和党卫军。另外,德国还有大量的人力资源可以利用,可以前往前线作战的人力资源并没有衰竭。”
希特勒的激动在这时变得稍平淡了一些,“虽然德国已经经历了连续三年多的空袭,但它的军工企业并没有瘫痪,仍在源源不断的提供军用物资;通过转移疏散工厂、增加劳动时间、大量使用苦力、疯狂减少民用消费品产量,德国工业创造了不凡的产值。现在德国的工业产值一直在增加,而不是在下降。到去年年底的时候,作战飞机、武器和弹药的产量都创造了历史记录。这些因素说明,只要我们的努力下去,我们的未来还是充满了希望的。”
环视着众人,他突然意由所指的提醒在座的人,“上一次战争时,德国遭到了内部的敌人从背后砍了一刀。但是,如果不是他们提前尝试结束战争,德国本来可以取得更体面的和平,也不会出现那种战后的混乱,既不会有社工党篡国的尝试,也不会出现危机。所以这一次……”此时他的语气好象是在恳求,在恳请眼前的这些人。“我们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分钟。”
第336章 破釜沉舟
“坚持到最后一分钟!”施陶芬贝格唇角一抬,脸上尽是嘲讽之味,他似乎是在嘲弄着眼前的这些将军和元帅们,他们实在是太过于幼稚了。三年前,伤愈后他出任指挥部在柏林后备军的参谋,在后备军中负责更新代号为“瓦尔基里”的国家紧急动员计划,以便在国内发生动乱时发挥作用。如有需要,他可以随时更改计划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极佳的职位使他成为密谋活动的关键人物。
“瓦尔基里”行动计划最初制定于1944年,旨在应对国内发生诸如外国劳工叛乱、党卫军反叛及敌方空降兵降落之类的动乱。这一计划须经希特勒同意后下达各军区,就本土军、训练部队、兵营里的军队、后备军等不同的军事力量如何联合组成战斗队,以保卫德国重要据点的安全做出指示。
这一计划随时待命,如有需要,待柏林最高统帅部发出约定信号后,即刻启动。而此次由施陶芬贝格起草的非官方的瓦尔基里计划却与之截然不同,它以成功暗杀希特勒为导火索,促使对希特勒尽忠职守的德国国防军夺取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统治权,从而客观上支持抵抗运动。
尽管他们的事情进展顺利,密谋计划日趋成型:暗杀希特勒后立即发动一场彻底的政变,随时准备组建临时政府,而且他们已经做好军事上行动的准备。然而,就密谋者本身而言,这一计划还缺少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一是高级军事将领的参与;二是有机会接近希特勒的暗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