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电话时,听到电话另一头传来的言语,张镇国脸上先是一惊随即又一愣,虽然电话另一头不过只是几句简短的话,但张镇国脸上多少露出了一些笑容,尽管笑意中略带着一丝无奈。
“彭石穿啊!彭石穿!”挂上电话时,张镇国叹着这个名字的同时,又在心下不时的叹着气,如果没有彭石穿,或许那位少爷永远也上不了战场,更不可能在未来的几天内,成为举国皆知英雄。
“准备直升机,去察尔津市!”
“察尔津市?”跟随的元帅身边的王家政一愣,脑海中不禁浮想起起月前,元帅在听到527师被作为主力投入察尔津时的消息后表现出的愤怒,元帅曾在察尔津战事尚未结束时就曾去过,只不过并不是听取的彭石穿的汇报,而是去野战医院慰问伤员,在离开野战医院时,王家政第一次看到元帅脸上想要杀人的怒火。
“家政,你的父亲曾是远征军师长,后退役后曾在连任两界广西参议院议长一职,我想问你,你这30多年,有没有得益父荫?”在直升机上,望着白色的雪原上炮下的黑色炮火痕迹,张镇国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
“元帅,总理曾言,共和精神的本质在于平等,如共和中国少数权力或富豪阶级垄断了成功或社会财富,那么就意味着共和精神的沦丧,国人几将蒙荫之行与有损国之根本相提,所以父辈的荣耀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意味着压力甚至于阻力,一举一行都需要承受来自社会各方的监督与责难,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遭到歧视……”回答元帅时王家政满脸尽是苦笑,这个国家对于一些“历史传统”柄持着尽乎于病态的执着,用近乎病态的方式想要消除它。
“所以你们才会想用这种方式证明自己是吗?”张镇国指了一下地面上的战场,对于战争恐怕没有什么人比这些年轻人更执着,他们执着的相信,只有在战场上他们才能得到平等的对待,枪弹不会因他的父亲而让路,包括自己的幼子,他同样用这种方式证明自己,甚至还有察尔津的那位。
“其实,你们……”
第291章 精锐
“古往今来,人类历史上最剽悍最有勇气最值得依靠的军队,应该首推纳粹党卫军。抛开政治立场与信仰,希特勒麾下的纳粹党卫军是真正的军人,更准确说,是真正的男人。每党卫军都富有义、理、志、忠信与服从,责任感、使命感与荣耀感在他们血液中澎湃。对领袖忠诚,对同胞的爱护,对家人惦念,对爱人牵挂,对自己要求完美苛刻。始终坚定信仰与做人准则,把责任与荣耀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绝不背叛妥协,也绝不原谅他人与自己的错误。他们始终坚信:男人一生就是为履行诺言、捍卫信仰、忠于责任而存在。”
著名的“东线”战场,是整个二战中最血腥和残酷的战场,苏德两国军队在辽阔的苏联平原上进行了三年你死我活的争夺,战斗激烈程度空前绝后。德军中,官兵以在东线服役为荣,因为这代表经历过严峻考验,但从另一个角度,在东线服役意味噩梦,巨大的人员消耗里令人望而生畏,所以德军中将某人“送往东线”,无异宣判其死刑。
自普法战争后,德国陆军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陆军,东线集中了德军全部精锐。优秀的德国军队,用了三年时间,逼迫苏联接受了苛刻至极的媾和条件,签定停战条约,但集中在东线的精锐德军并没有撤退,因为在东线还有一个敌人。国与国诡异关系在东线得到完美诠释,曾经的敌人可以成为盟友,曾经的朋友可以成为敌人,一切皆源于利益。
但德国军人只知道服从命令,尽忠职守,完成使命。
“我会带你们回家。”环视兄弟袍泽,雷曼坚定地说道。零下二十度低温和风雪让每个人瑟瑟发抖。疲惫不堪的战士,拄着拐杖相互搀扶,脸上满是冻疮,面黄肌瘦,忍饥挨冻,用生命证明战士的忠诚。
接到保卢斯元帅的投降的命令时,维京师幸存的七千官兵中只有极少数选择投降,其余宁可选择死亡,也不愿意接受投降的屈辱。师长雷曼毅然下达突围命令。油料耗尽,坦克装甲车失去动力,依靠步兵冲破重围谈何容易。
“或许,我将无法兑现诺言,但至少,我们将捍卫了党卫军的荣誉,希特勒万岁!”维京师数千官兵呐喊点燃冷酷的俄罗斯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