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页

“炮战持续两三分钟,我炮兵应该可以摧毁德军30%炮火,此时,德军已经开始冲锋,接下来,就要咱们上场了。”

老兵镇定自若的表情,让年轻的星期天兵冷静下来,战场上恐惧是传染病,冷静也是。依在掩体内前进观测员焦切的盯着烟云密布的战场,掌心冒汗、眼睛发酸。终于炮镜中出现德国坦克,车首倾斜、炮塔方正的是四号坦克,车首、炮塔均采用大倾角设计的是黑豹式坦克,虽相距甚远,但上百辆坦克冲击的震撼,仍让前进观测员屏气凝神。

坦克后紧跟猫身提枪的德国步兵,坦克速度不快,大约十几公里小时。

“7连1号前进观测员呼叫连射击指挥所,射击任务,自2号检验点向东北200米蛇鼠6窝,不经试射直接效力射。”四川国民警卫二师每处前进观察员都在发出类似指令。在研判目标性质及紧迫性后立即上报营,营作战官在地图上检查敌我坐标及射界同时,呼叫的炮兵火力。

“呼叫榴炮1、2、3及战防炮连。射击任务,坐标a6-3h,全单位榴弹,三群,瞬发信管,同时弹着,准备好报告。”同时弹着,是国防炮兵多年磨合训练的成果,是炮战革命。众所周知,第一群炮弹威力最大,第一次齐射就是“效力射”通常都可以逮到没有心理准备的敌人,可达到最大效益,同时也可以在使用最小弹药量情况下达到最佳效果。

“多点火炮,几发炮弹,突然打在同一个点上。”以单一点当作目标的方式大幅简化火力管制程序,只要事先把地图上各个目标编成一个个代号,在需要火力时只要简单发出目标代号。这种射击方式不进行试射,每一门收到命令的火炮发射的第一发炮弹就是效力射。虽然令火炮射击准确度下降,但避免所有火炮对准单一坐标射击时落弹过于集中问题。

因为火炮射击误差,正好可以在目标坐标周遭形成一整片弹幕。这一战术实战效果显著,唯一美中不足就是反应时间过长。虽在射表、射尺帮助下营级反应时间缩短到6至7分钟,师团级反应达15至20分钟。同时弹着本质是奇袭战术,目的,就是为在非接敌前给敌最大杀伤。几分钟后,各前进观察员耳机内纷纷收到“观测弹着”的命令,他们聚精会神盯紧目标区。

前期耗时20分钟方才完成准备,但回报丰厚,第一群火炮从5000至10000米发射的炮弹准确在目标区爆炸,后续炮击一波接一波抵达,坦克及步兵笼罩在炮火中,德军进攻被炮火瓦解。前进观察员清楚的看到很多坦克被冲击波推上天,炮塔伴着殉爆被炸飞十数米,炽热弹片四散飞溅肆意收割德国兵的生命。作好进攻准备的德军遭到毁灭性打击。

“全单位,榴弹,三群,空爆信管,同时弹着,准备好报告。”观察员报读数据,修正第二轮弹着点时,新一轮指示发出。与第一轮炮击使用高爆弹不同,此次将采用无线电近炸引信的空爆弹,重点照顾趴在地上或弹坑中幸免于难的德国步兵。

面对炮击,德军官兵紧紧趴在地面上,任凭火热弹片、撕碎的残肢、飞舞的土石在头顶肆虐。密集的空爆弹袭来,侥幸逃过一劫的德国士兵,就被自天而降的弹片撕碎。幸存的坦克,薄弱的顶部防护装甲,被初速高达两千米的钢铁破片切入,幸运的弹片甚至直接飞入敞开的炮塔舱口,进入炮塔内击中乘员甚至引爆弹药。

战壕内的步兵在炮击后,纷纷从防炮洞内探出身子,举枪瞄准,准备迎击德国人的进攻。有些战士利用短暂时光,检查阵地前方定向雷引爆电线是否被炸断,甚至不顾危险加埋一枚跳雷。无论炮兵如何优秀,最终还是步兵直接面对德国人进攻,有备无患。

进攻乌拉尔南翼的德军764团陷入铁火炼狱时,远在千里的莫斯科,一支部队同样陷入困境。重磅炮弹的爆炸声在废墟中爆炸,水泥块横飞,灰土弥散,被爆炸震破耳膜的战士只觉得头晕目眩,视线一片模糊。伴随爆炸和“乌拉”的嚎叫,国防军官兵与苏军短兵相接,展开肉搏战。

尘土飞扬的大楼废墟视线模糊,只听到大口喘气声,吼骂声,厮打声,刺刀碰撞声及痛苦的嚎叫声。战士从楼上冲进烟雾笼罩的一楼,一个战士朝咆哮而来的俄国人脸上开了一枪,子弹瞬间将那人头颅击碎,血和脑浆喷溅一身,顾不得擦去脸上血污,便叫喊着向前冲去,结果绊了一跤,两人扭成一团。

感觉身下之人未穿防弹服,他便用钢制枪托疯狂猛击下面人的后脑。钢制枪托不断撞击着脑壳,似乎担心那人不死,他嗓中发出野兽般咆哮。陷入重重包围,被围困于这座高达10层大楼后,持续数日的残酷战斗,早已令他们抛弃了人性,心中唯有杀死敌人,保存自己的念头。

战士咆哮着猛烈击打早已砸的稀碎的脑袋时,身后一个俄国人挺着刺刀冲过来,孩童的面孔同样狰狞,嗓中发出近乎绝望的“乌拉”声。听到身后声响,跪在地下猛击的战士,突然站起来,在俄国少年刺刀刺空瞬间,猛然转身,枪托准确击中少年的脑袋,脸扑在地下砸烂的后脑勺上。

躺在地上的许士杰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还活着的时候,连忙摸索周围,武器已无踪影。想站起来,但怎么也不行,只得爬向墙壁,血和着灰尘制造的泥泞,连地板也产生一种滑腻感。许士杰努力控制自己,不要失去知觉,尽管意识模糊,但枪炮声,怒号声仍清晰可闻,就在许士杰快爬到墙根时,突然感觉有人抓住他的一条腿往后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