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34年10月13日,首义纪念日后第三天。西北火车站内广播正在播出进站车次,“旅客们请注意,从上海发出的k56次火车已经从十二号站台进站了……”,四面八方人流从谢渭泽和凉子身边擦过,往车站各个出口拥去。接站口外,挤满高举牌子接站的人,下车的乘客或接站的人大都是女人或老人。
通往站外地下通道,回荡广播单调刺耳的声音。不过,大家谁也不介意,拉着旅行包的旅客,抓紧时间上车或离去,人人都很匆忙。混杂在人群中的谢渭泽夫妻,同样在赶路,尽管已经赶了五天路。随着拥堵的人流沿地下通道,朝站外走去。
“滋,此等背信行为,我共和中国绝不能容忍。”此时,一个拖行李的行人,手中小型收音机中断断续续传来电波声。因为地下30米关系,收音机信号不良,声音不清楚,但还是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其中一些字眼更是让人意识到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怎么回事?劳驾,声音能不能开大点?”
“新闻里到底说什么?”突然收音机中传出断断续续的国歌。
……
“英国人再次拒绝了我们?”司马提高声音问顾维钧,准确说,顾维钧的汇报让司马难以置信。
“是,丘吉尔回应,除非中国从印度撤军,否则英国绝不会向中国屈服。”顾维钧委婉的回答。丘吉尔的原话很难听,他诅咒一切可以诅咒的人,不仅有中国,甚至包括美国。司马沉默不语,嗓中嘶哑沉重的呼吸。
“丘吉尔难道不明白,如果没有我们帮助,英国迟早会被德国占领。”
“难道他准备与德国媾和?”
“不,不可能,尽管英国有这种意向,但两国条件差距过大,导致短期内不可能达成共识,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反反复复一系列问题不断在司马脑海中浮现,同时不停,以英国角度反复权衡英国形式。英国是最后一关,同样也是最难攻克的堡垒。
美国之所以妥协,是因为美国亚洲利益少得可怜,菲律宾早独立了。杜威和美国议员在美国和菲律宾之间,选择了前者。但英国不同,英国根基在庞大的殖民地,尤其是亚洲殖民地。失去亚洲殖民地的英国,还是大英帝国吗?显然丘吉尔意识中,更倾向保全殖民地。对老牌殖民帝国英国,司马个人不存一丝好感,但与英国媾和是结束战争的前提。
如果说英国一再拒绝中国的善意,自己该怎么选择?坐视德国人占领英国,还是……英国存在是对德国的牵制,只要英国继续抵抗,德国就……
办公室门突然被撞开,一名总理办公室军事参谋官径直闯进来,手中拿着一份电报,惊慌失措。
“总……总理,突厥斯坦紧急电报,德军越过停火线,向中国发起大规模进攻。”
“什么,确定吗?”司马惊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