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页

情报是中央调查局提供的,从情报内容,张镇国猜出情报来自苏维埃政府高层,情报详细介绍朱加什维利藏身地点及日常行程、活动。席维坦离开后,张镇国翻看另一份文件,文件上照片,让张镇国忧心忡忡。照片上一队又一队身穿军装的十来岁男女少年,一些孩子还没有手中步枪高,但却遍布莫斯科防卫部队,而且意志坚定、简单、单纯。

“哎!”无奈长叹一声,望着照片上神情肃穆单纯无比的孩子。张镇国可以体谅拒绝向儿童开枪而被移交军事法庭的国防军官兵,理解他们心灵的挣扎,向儿童开枪违背国防军的作战原则,违背人类道德底线。

朱加什维利阴谋得逞了,拒绝向儿童开枪,代价是丢掉性命,不愿意与儿童作战选择逃跑或拒绝服从军令,代价是被送上军事法庭,朱加什维利可谓罪孽深重。

“一定要把这厮送上法庭。”附署军事法庭判决书时,张镇国把所有账都算到朱加什维利头上,只有如此才能缓解心中负罪感。

莫斯科地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铁之一,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享有“地下艺术殿堂”美称。1935年5月15日,苏联政府出于军事考虑,正式开通莫斯科地铁。地铁规模庞大、造型繁复,令人叹为观止。地铁各站均由著名设计师设计,建筑风格不同,但都富丽堂皇。

巨型拱门式通道、圆柱、方柱支撑起大厅、穹顶上华丽吊灯、巨型壁画,美轮美奂,或表达现代艺术浪漫,或展示民族生活风情。爱国主义更是壁画和雕塑的主题。即使战争爆发,莫斯科地铁建设也没有中断。当德军侵入苏联领土后,莫斯科人就传说朱加什维利到地铁深处办公,思考军事、政局、出路和决策。

中俄空军对莫斯科的空袭比德国人猛烈数百倍,地铁成为上百万莫斯科人躲避轰炸的好地方,每一个站台、楼梯上挤满市民。与此同时,地铁建设也向地层纵深处进展,百米以下深处,备有设施完备、通讯先进、宽敞舒适的战时指挥所。从这里通往克里姆林宫和国家其它神经中枢的地铁支线密如蛛网。

战时指挥所发挥了什么作用?究竟有哪些将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蒙神秘面纱的地下中心究竟在地铁什么方位?无人得知。1942年德国入侵苏联,基洛夫站月台两旁都有一大块挡板跟行车隧道隔开。莫斯科人只知道,从地铁基洛夫站入口处出现“封站”通告后,火车在此就不停了。

整个莫斯科,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十人知道,总参谋部通信枢纽设在基洛夫站站台上。几间匆忙布置的房间在空袭时当作朱加什维利和总参谋部作战部重要工作人员办公室。在隔离的办公室内,朱加什维利正在一心一意思考,他在长桌旁红色长条地毯上来回走动,猛然站住,转身面对参谋部元帅。

“敌人已经突破南方防线,每小时至少推进5公里。莫斯科局势严重。”接着为了强调问题严重性,又再次重复了一遍“很严重”。三小时前,中国调动数十万军队,突然突破红军防线结合部向莫斯科发起进攻,尽管距离莫斯科仍有200公里之遥,但中国人势如破竹。

“朱加什维利同志,中国人和德国人根本不同。德国只有几百万军队,中国却有三千万,而且装备更精良。利用要点城市坚守,牵制中国军队的计利已经失败,牵制中国一个师,他们可以投入两个师预备队,反而导致我们预备力量被牵制。”朱可夫痛苦而无奈。苏联为了给莫斯科保卫战争取时间,制定在要点城市坚守的策略。

但中国人的应对简单有效,就是从国内调来更多军队,调整进攻方式。尽管鲜有来自中国的准确情报,但红军情报局从中国报纸公开消息中得知,中国已向苏联派出275个师,帝俄更是倾巢出动。红军在兵力、装备各个方面毫无优势。最重要是红军失去60%军事工业生产能力,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源源不断补充装备,人力资源更是面临枯竭。

“现在,朱可夫同志,告诉我,苏联能不能守住莫斯科?”

第271章 共同的利益与胜利

夜晚九时,从南到北地平线上突然被大量照明弹映得犹如白昼。第二轮照明弹升起,李远程感到大地开始颤抖,炮火如同狂风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