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页

司马又仔细查阅托马斯·杜威和约翰·威廉二人的资料,两人的情报资料并不多。两人都是共和党年青一代中坚力量,几十年来孤立主义的中坚,是共和党保守派,力量集中于美国中西部。而党内自由派则主张“全球主义”并以东部地区为大本营,但出自纽约的托马斯·杜威和约翰·威廉却都是旗帜鲜明的孤立主义者。

孤立主义者!想到这个名词,司马脸上露出笑容。一直以来,自己梦寐以求的恰恰是被孤立主义笼罩的美国。十二年前,自己没有能力阻止罗斯福参选,正是罗斯福让美国完成了从孤立主义向全球主义的转变,中国对美国的有限战争,日本在澳大利亚的攻势,实际上都是为一个目的,让美国孤立主义在短期内再次抬头。

一旦孤立主义成为美国思想主流,他们就会非常短视的放弃干涉欧洲,或干活不卖力,会将军队调去进攻美国真正敌人,日本。此时,中国却已在太平洋构建成势力范围,在太平洋美国不可能直接威胁到战后中国安全。实际两国真正交锋在欧洲,欧洲关系两国未来命运,谁能控制欧洲,谁就可以主宰未来。

而美国孤立主义者就是中国在战争中最好的盟友,他们不愿卷入欧洲联盟和战争,不承担国际政治、军事义务,为中国全面控制欧洲打开方便之门。中国以解放者身份进入欧洲,解放欧洲时,美国还在太平洋和日本血战。血战之后代价是,像一战时一样,一无所获。罗斯福用租借法案和美军参战换取的战后资本,会在一无所获中化为乌有。

美国即无法开拓市场,也无法分享战后政治世界,美国唯一得到的就是几千亿美元国债和数百万伤残军人。对这个现实,美国人会像一战时那样普遍感到受到欺骗,是英国和欧洲让他们卷入战争,孤立主义会再次成为美国主流。之后,随着美国国内能源枯竭,海外市场受到中国挤占,国内经济衰退会令美国人意识到孤立主义错误,但为时已晚。

美国已经错过了构建世界政治格局的机会,慢慢的随着不利于美国的国际政治格局存在,会令美国耗尽财富,转而陷入全面衰退。

“一个走向末路的美国,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

第250章 相似的希望

持续两周冰冷潮湿浓雾天气后,冬天来了,刺骨北风吹拂萨维尔大街,将昨夜残雾驱散,紧接着又卷起枯黄树叶,呼啸着掠过伦敦塔,再将树叶洒落在泰晤士河肮脏的河面上。伦敦天空上飘着一个个银色气球,在寒风中牵引气球的钢索铮铮作响。这是英国防范敌机的设备,一个个巨大的气球悬于天空,布起一道密集防线,迫使德机不能低飞投弹。

成千上万气球在勇敢执线人操纵下,保卫伦敦。庞大气球均匀排列在天空,衬着朵朵白云,骄傲地唱着勇敢、胜利的歌。一些伦敦人称它为银风筝,也有一些人叫他银色保护神。然而,它们是战争产物,随时提醒人们:敌机将会来临。过去四年中,气球是伦敦的防御堡垒,尽管没有人真心喜欢它的存在,但却不得不感谢它。

两星期前,德苏媾和,大量德国飞机从东线解放出来,德国对英国新一轮轰炸开始。昨天夜里,冬雨下个不停,这种天气,德机无法轰炸,倒给伦敦人带来难得的舒服一夜。今天早晨,大雾弥漫,人们总会祈祷,但愿雾天持续长一些,让德国人无法轰炸。天气成为伦敦甚至英国人最后一道防线。

在停车场停下汽车,查尔士走在满目疮痍的伦敦城。他住在郊区,但因生意上的关系,每天总要往返与城区郊区之间。走过桥后,查尔士竖起大衣衣领,感觉街对面巡警正在注视自己。来到路口查尔士很自然先看一眼右边,再看一眼左边,然后又看一眼右边,接着又迈着伦敦绅士特有的,不紧不慢的步伐走过路口。

这时,从唐宁街方向驶来的公共电车正好在街道上出现,于是查尔士感觉巡警扭过身,不再注视自己。查尔士知道,只要自己偶尔流露出英国人应有的习惯,警察就不会再注意自己了。在警察眼里,只有举动和英国人习惯不同的人,才最值得怀疑。就像聚集在英国的数十万美国大兵,他们出营后如果不穿军装很容易被盘查。

英国人习惯?查尔士联想起自己接受的10年培训,10年“伦敦镇”生活,早把自己变成地道英国人,举止、爱好、口音和普通英国人毫无二致。而在英国生活六年后,自己这个曾经在新加坡经营百货公司的英国人,自然顺利跻身伦敦上流社会。

街头一片狼藉,几天前轰炸留下的痕迹还未被清理干净,一些人正在废墟中抢救残存财物。住房墙壁被炸飞,露出破损盥洗台,曾经装饰华丽的客厅剩下一片烤焦的颓墙,另一面墙上,残存的床半悬于空中。街道路面上满是大大小小弹坑,双层公共汽车艰难蹒跚,车轮过后,扬起衣服、书籍焚烧后的灰烬。曾经繁华的伦敦,经历四年战争后,一片荒凉。

路口、影院附近可以看到穿着性感的妓女,女人需要男人,同样需要金钱,很多女人选择做“汤姆小姐”。她们的男人在军营或前线,但这并不妨碍她们和美国士兵勾三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