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页

“英帕尔——科希马——铁路,良好的公路、近在咫尺的铁路,任何将军都会选择从这条路线进攻印度,但铁路原本是为制茶业设计的,每天可运送600吨茶叶,即便现在,运输能力也只有1000吨。雨季中,缅甸实皆省、英帕尔那加丘陵地的公路,会面临道路冲断,桥梁卷走,低洼地一片汪洋的现实。中国人有可能将后勤保障寄托每年有5个月恶劣天气的印缅边界吗?”

恶劣的雨季天气,令人谈虎色变。每年从5月份开始,印度洋高空积聚一冬的暖湿气流被强劲的西南季风搅动,气势汹汹闯入南亚次大陆。太阳顷刻消失,翻滚的浓云遮天蔽日,凶猛的暴雨倾盆而下,道路被冲断,桥梁被卷走,所有地方一片汪洋。英军、华军不可能在雨季季风时期作战。因此,5月至10月期间,双方都会避免大规模作战。

此次第63军恰恰选择在3月中下旬发起进攻。

“什么原因,让63军不惜代价进攻英帕尔呢?”沉思默想数分钟,蒙巴顿脸色一变,扭头走到办公桌边,按动桌上铜铃,史密斯上尉进入办公室后,蒙巴顿吩咐,“史密斯,把柯宁上校报告取来。”史密斯连忙从办公桌文件堆中取出一份报告,毕恭毕敬递到蒙巴顿手中,默默退出办公室。

柯宁上校的报告是三天前上报的,报告中的情报来自西藏、缅甸及云南,内容提到三地中国军队调动频繁,尤其是缅甸和云南的军队,正在向缅北运动,显然意图支援63军。

“他们的目标是我们。”斯康斯将军手指印度地图上的坚德布尔。

“这里才是中国主战场,对于拥有制海权的中国,印度洋如同内湖。63军之所以不顾雨季即将到来,进攻英帕尔,并不是为占领英帕尔,而是牵制我们,将英印军主力彻底消灭在英帕尔,赢得印度战场主动。一旦中国人计划成功,韦唯尔将军将只剩230万印度士兵,每名英国人需要管理50名手持武器的印度士兵,中国人会轻而易举,夺取印度。”

每一名英国人需要管理50名印度士兵,蒙巴顿脑海中浮现出85年前那场几乎瓦解英国在印统治的大起义,起初不过是大规模哗变。现在相比上次,军队哗变可能性更大。早在1912年蒙巴顿与威尔士亲王访问印度时,印度人民独立的迫切愿望就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民众群情激昂,学生纷纷造反,当地警察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如临大敌。

印度国大党谴责一切帝国主义战争,主张印度对英国战争不予合作,并深受中国“驱逐欧洲殖民统治者,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宣传蛊惑。1942年8月,国大党在孟买召开大会,通过《要求英国撤出印度决议案》全面展开不服从运动。英国殖民当局立即宣布国大党非法,逮捕国大党全部领袖和积极分子4万余人,印度陷入混乱。

国大党激进分子钱德拉·鲍斯甚至组织印度国民军,公开与中国军队合作,还直接参加对英帕尔的进攻。鲍斯领导的“自由印度临时政府”与中国达成协议,中国军队攻占的印度领土,将交由他领导的“解放地区行政委员会”管理。中国人非常善于煽动土著人的反殖民情绪,亚洲土著人坚信,同样遭受西方列强长期侵略和压迫的中国人不会欺骗他们,一旦煽动起印度的反英情绪……

第206章 野心

“到外都是黄种人(指中国军队),洪水般追赶白皮肤人群。中国士兵穿特有的迷彩军服和另类丑陋的钢盔,高举五色国旗,甚至龙、凤、虎、豹、狮、鹰等无数动物或怪异图案军旗,变形图案很像印第安部落的图腾。相比欧洲人,中国士兵普遍矮小,身高55英尺左右,但谁也不会怀疑黄种小个子的战斗力。公路上,中国军队正在向加尔各答行军。部队最前面有几辆小型两栖快速坦克开路,坦克上搭满突击队员,接着是重装甲部队,再接着才是步兵。身穿迷彩服、扛着自动武器的步兵队伍,是中国人历时20年建立起的精锐。几百人一队,三五人一排,有说有笑,好像是赶到加尔各答观赏精彩的拳击比赛或看电影。”

“陌生的敌人,似乎来自中世纪,英勇善战,斗志顽强,文明的白种人要遏制野蛮民族的扩张意志,就必须用钢铁筑起牢固的堤坝。然而,白种人的钢铁堤坝正在走向崩溃。去年,在马来亚、新加坡英军遭到全歼,缅甸英军及印度殖民地军团被赶出东南亚,只是由于指挥撤退有方和中国军队的迟疑,才避免全军覆没的结局。”

“英国参谋长委员会分析缅甸失败原因时指出:英印军训练低劣、装备不足、指挥不当。皇家空军软弱无力,情报机构毫无建树。不懂丛林战,只会死守道路,于是,不是被裹夹在中间,就是被甩在后面。缅甸人则态度冷淡,时常充满敌意。但半年之后,印度,这颗英国女王王冠上的明珠,四亿印度人,再次见证英国军队的愚蠢。愚蠢的将军在战略上失败、战术上惨败,注定英国失去印度只是时间问题。行军离不开汽车,打仗离不开坦克大炮,吃罐头食品,携带钢盔防毒面具,脚上穿长筒皮靴的英国军队,被士气高涨的中国人像撵鸭子似地驱赶着逃命,一个中国连甚至可以迫使一个团殖民地兵团耻辱投降。”泰晤士报。

欢迎来天竺,此路通往德里。国防海军陆战队第十远征团。每个离开沉箱码头的官兵,乘卡车通过工兵修建的75公里简易公路时,都会看到陆战队第十远征团用木门板制成的“广告牌”。广告牌上除12字宣言外,还有一大幅彩色画报,画报上一名荷枪实弹国防军战士身后,满是印度人,下面用英语和印地语写着:“印度,将赢得解放。”

一一四团车队在碎石公路上东颠西倒的前进,卡车上的战士发现路边被击毁燃烧的卡车、坦克旁空地上,站着三五成群的印度俘虏。旁边是维持秩序的印度国民军士兵,但俘虏兴高采烈的模样,让国防军战士惊讶不已:“长官,龟儿子到底是不是打了败仗?打了败仗还他娘的这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