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数分钟后,原本激战的草地上,几名搜索排侦察兵端着手枪站在战俘身后,用手枪将俘虏一一解决,伴着清脆的枪声,跪在草地上的战俘,脑袋被子弹掀开半,摔倒在草地间。
一月前,一支英军侦察部队枪杀了几名国防军伤俘,战争味道发生变化,双方搜索部队一旦遭遇,如无必要,绝不会留下俘虏。空中传来直升机的轰鸣,两架直升机降落在林间草地上,伤员被迅速送上直升机,其中一个伤员胸前血红口袋中,冒出半个未拆的信封。
第193章 谁没有儿子
清晨,城市开始喧闹活跃。正月未出,西北清晨寒气十足,火红太阳悬在地平线上,严冬的朝阳并没有驱散空气中的寒意。阳光透窗而过,照在范鸿飞脸上。因身体不适请假的他比平时晚起两个钟头,范鸿飞一边用早餐,一边看报纸。曾经占据报纸头版的战事新闻,被其它国内外新闻取代,更多是春节报道。
偶尔也可以看到与战事相关的新闻,如西北防务公司工人义务加班,以加班费向国防军捐款。某名受重伤国防军士兵在医院与护士喜结良缘。报纸上永远都是好消息,不过宣战半年,前线并没有坏消息。
“再打几仗,战争就结束了。”范鸿飞端起牛奶,朝壁炉上相框看去,相框中端坐的范鸿飞身后,站着一名十八九岁的列兵,稚气的脸上得意洋洋。
“荣翔很快就会回来了。”想到独子,范鸿飞颇为牵挂,半年前他加入国防军出征。动员令下达后,报界不无恶意的关注达官显要子弟的去向,竟然意外发现,毕业于西北公学显贵子弟中的半数,没有按大学通知到成功岭报道,年轻人匆忙结束学业,早早加入国防军,速度不逊于第一批动员部队。
国防军新兵训练营中,记者发现达官显贵子弟并没有因为父亲的身份受到任何照顾,与普通人一样接受十八周的军事训练,然后根据训练成绩,按需分配到部队,没有什么人受到特殊照顾。国防军中没有人在意,谁是国会参议员儿子或是某某部长的子侄,他们只有一个身份:国防军士兵。
“父辈昨天为国家富强奋斗,今天我们将为国家战斗,尽公民之责。”想到儿子接受采访时的话,范鸿飞不得不承认儿子远比自己想象的更成熟。
“民族命运决定于年轻人的教育。”当年先生创办西北教育体系及西北勋贵子弟就读的西北公学时,非常注重培养全面人格,使少年在身体、灵魂思想上都达到完美,铸就出能够担当国家未来的年青一代。
西北公学号称中国头号贵族学校,总统、总理、部长、亿万富翁子弟必须寄宿在狭窄简陋、毫无隐私的小隔间中。无论春夏秋冬,淋浴必须是冷水,所有少年必须进行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每周零花钱最多30分,其中10分还必须捐献给星期天慈善活动。总理认为斯巴达式的严酷教育,能培养对集体的忠诚和献身精神,使其具有高度公共责任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承受痛苦的超常能力,关键时复堪当大任。
“在国家面临严峻挑战时,西北公学的少年,二话不说慷慨出征,或许其中有人会壮烈牺牲,但留存的会成为国家栋梁和精英。”记者如此形容出自公学的少年。自己的儿子是其中一员。想到这,范鸿飞脸上笑容渐浓,或许二十年后,儿子也会成为参议员。战时从军并置身最前线的经历,必定将成为他的政治资本之一。
一辆车首挂国旗,悬挂国防军牌照的2系轿车出现在街道上,并没有引起旁人注意,毕竟社区居住着太多政府官员、高级军官,包括总理私宅,也在这条街道上,军车在街道上行驶再平常不过,但这样的低档军车倒很少见,毕竟这里要么是巡逻宪兵的吉普,要么是将军的3系轿车,像小排量2系公务用车,悬挂国旗便很少见了。
军车停在186号大门外,旁边公园里几个人朝军车看了一眼。待车门打开,下来一名穿礼服的中尉和一名军士,几人互视一眼,大家眼中充满同情。特勤局特工,看到门外两名国防军人,然后又看了一下座车及手中文件包,神色一黯静静朝大门处走去,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知道发生什么事。
中尉仔细核对门牌号后,住在这个街区的人,非富则贵,就像范家,前国务院总理顾问,前总理办公室外交委员会主席,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一系列头衔。
“请问,范鸿飞先生是否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