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页

两人一起上大学,一个进修冶金专业,一个进修火炮专业,后来又一同进入西北防务集团,也就是过去的西北公司第二机械公司,中国最大的武器公司。只不过石子毅,毕业后进入集团下属地面防务公司八年,毫无成果,一直埋头从事大学时的研究,从内弹道到弹形系数。lx-152,是他八年苦心研究的结果,炮管采用自己提供的新型耐压炮钢。

“我知道,现在公司在辽宁省本溪投资的新厂不是刚开始动工吗?在施工阶段调整新厂生产线是可以接受的,不是吗?而且你知道lx-152技术成熟,唯一需要验证的就是就是我设计的炮管。”石子毅笑容满面,对于自己设计的火炮石子毅非常自信,自信源于它的性能。

早在半年前,当设计还停留在图纸上时,国防军炮兵总监视察公司时,石子毅就向他介绍了lx-152,国防军炮兵总监视非常看好,得益于他的帮助,项目最终展开。现在唯一影响就是战争,战争爆发导致国防军对待武器装备的态度发生变化,优先考虑产量,而不是性能。当然装备旧炮的部队,只留守本土训练,等新装备到达,才会开赴前线。

“石头,可以给先生写信,请求先生来靶场观摩射击。”赵启给朋友提了个建议。多年前,在湖边巧遇先生,多年来,每到春节,先生总会给大家寄贺卡,先生从未忘记这群年轻人。西北防务公司15%股份属于政府,25%是市场散股,15%属于大亨,45%股份由先生名下西北公司持有,作为最大股东和国务总理,对公司、对国防军,先生都有决定权。

“功遂,为一门炮?打扰先生,值得吗?先生有更重要的事情。”

此时司马魂牵梦萦的是太平洋海战。一周前得到纪尧姆递回的情报,司马每天都给海军部打电话,卧室、餐厅都特意安装海军部专线电话,防止错漏消息。一小时前,司马刚回家,坐在餐桌上才喝一口汤,海蓝色电话铃声大作,接过电话,司马就火急火燎离开餐桌,直奔海军部作战室。

共和31年1月6日晚8时,西北市75大街海魂广场。几名清洗工正在清洗广场中央的军舰雕塑,在广场后方充满英伦风格的海军部大楼前,数名白盔宪兵和陆战队官兵一动不动。大楼前方栅栏内,荷枪实弹陆战队官兵在巡逻,栅栏后的草坪上耸立着数门90毫米高射炮,只不过高炮被帆布蒙盖。

海军部地下43米负九层,灯火通明的走廊内,武装宪兵面无表情的警戒,走廊内不断有领配竹节衔的参谋军官来回走动。防爆门后作战室,是海军部最大的一间作战室,面积2800平方米,自宣战后,海军的每一道命令都是由此处发出,这里是共和海军的心脏。

作战室内领衔肩衔为“交错竹节”象征“运筹帷幄”的参谋和海军部将军,出人意料地扔掉制式黑皮鞋,换上软胶底皮鞋,作战室内鸦雀无声,紧张忙碌。作战室四周台阶上,一部部电台不断接收从太平洋发回的电报,穿海军制服的女兵穿梭其间为军官送去咖啡、浓茶。平常,作战室内严禁吸烟,但今天军官们香烟一根接一根,一个个眉头紧锁。

作战室内紧张的气氛影响到作战室上方休息室内的人,透过防弹玻璃看到神情凝重的海军军官,原本就紧张不已的司马心中七上八下,甚至为香烟点火时,打了几次火机都未打着。

“怎么样?有把握吗?”司马紧张地问沈鸿烈,什么是关系国运,这一仗就是了。沈鸿烈见总理竟如此惶恐不安。

怎么回答总理呢?沈鸿烈犹豫不决,当战事真的即将展开之时,信心反而不像之前充足,这支只有23年历史的新海军,即将迎击经验丰富,实力强劲的美国海军。海战不比其它,时刻都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逆转。

沈鸿烈的犹豫让司马暗叫不妙,“成章,有没有把握?”司马再次重复先前的问题,同时心里犹豫是不是应该现在给石磊打电话,让他通知另一个人立即做好准备。不,不是做准备,而是立即动手,只有让日本立即动手,才能增加中国的胜算,这场战争中国输不起。就在沈鸿烈准备回答的时候,司马突然挥挥手,有气无力的坐在沙发上,“成章,我知道,总之,转告海军将士,国家需要他们恪尽职守。”

一周前接到纪尧姆的情报,命令向南方沿海省份增加兵力的同时,一支特殊航空部队已南调至海南。自己已经作好接受最坏结果的心理准备,做了最坏的打算。无论海军胜负如何,中国已无退路,即便打出个空前强大的德国,中国也只能接受。中国的战略都必须服从一个原则,国家存亡。到那时,中国只能祭出杀手锏,结束战争,哪怕只是暂时结束。

“总理,舰队出港后便一直期待同美国海军决战。总之,虽无全胜之信心,但有必胜之信念。”沈鸿烈的回复模棱两可。全胜和必胜,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却截然不同,全胜意味海军彻底赢得战争胜利,而必胜就两可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

“总之,不败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