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大哥,戴伟民满脸无奈。大哥并不适合作军官,但他却希望像父亲,成为一名出色的军官,立下赫赫战功。从中美宣战起,就迷上不切实际的计划,甚至拿着从书店买的地图设计进军路线。
“算了,不谈他了,苹儿,明天我就要出发了。”李苹一愣,低垂脑袋盯着脚下草地。
“我爸那年去朝鲜就没回来,我不希望你给我什么承诺。”李苹话语中带着沉痛。如果可以,自己绝不愿意他离开自己上前线,尽管还不是前线,但谁知道……但上前线是伟民的梦想,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
“苹儿!”听到苹儿提到父亲,戴伟民的兴奋消失的无影无踪。
荣民是个特殊群体,尤其是移居俄罗斯、突厥斯坦、新疆、蒙古的荣民,大家都住在一个定居点内,子女自幼一起玩耍、读书,有共同的家庭经历、共同的出身、共同的爱好。所有荣民子弟最大的梦想就是进入国防军,像父亲一样上战场,立下赫赫军功。如果当年新疆国民警卫队没上前线,苹儿的父亲根本不会……
沉默好一会,戴伟民才盯着李苹,提出自己最担心的问题,“那我们呢?”戴伟民小心翼翼,担心苹儿的回答伤透自己的心。
李苹看着神色紧张的戴伟民唇角轻扬,露出一丝笑容,“我会在这啊!永远都在这。”
第153章 委员会
皇家港是中国最北端的城市,与滨海省大多数城市一样,带有浓浓俄罗斯色彩,俄罗斯印迹并没有被刻意消除,反而得到加强。色彩单调的木屋和砖房组成的街道上冷冷清清。穿厚靴和冬装袍的市民急匆匆穿过街道,到船厂和码头工作。最近,从国内各船厂抽调了很多工人,用于加强皇家港船厂力量,毕竟皇家港是中国后备舰队储备地。
街头穿藏蓝色海军大衣的水兵,背老五式步枪,在街头巡逻。街拐角处还设有高炮阵地。赖娃湾停泊数十艘无武装的军舰,是储备战舰。赖娃湾十六年间,储备36艘驱逐舰、6艘巡洋舰,但只有舰体,没有武器装备。海军在情报部门协助下,以快速商船名义定购军舰。一旦战争爆发,加装武器即可使用,这使得海军在条约框架外,保留有两支分舰队。
船厂戒备森严,汽车进入船厂前,司机乘客都必须出示证件,并且由警卫军官核对身份和任务,才被获准进入。
“你们的戒备比其他船厂还严密。”进入船厂后,赵欣杰对前来迎接的施惊涛上校说道。他是皇家港防卫区司令,老皇家港人。两年前调入船厂前,就已在此工作长达七年。
“应该的,这里又不打仗,如果再出意外……恐怕我只有……”施惊涛笑着比划了个自尽的手势。
两人先到一间工棚式房间里吃午餐,简单、标准的工作饭,土豆泥加咸肉、白菜汤,外加煎蛋。吃饭时,赵欣杰咨询一大堆皇家港的问题,施惊涛一问三不知。基地负责人施惊涛当然清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即便对总长秘书亦无例外。
“如果真想帮我,回去后告诉海军部长官,要么撤我的职,要么给我个新船坞及更多工人。”接到进度表后,施惊涛结束乱侃,直截了当提出要求。
“海军部一纸命令,我不得不把四艘正在加装武器的驱逐舰赶下船坞,然后改造长官需要的商船。现在又要求加快进度,你知道船厂有多少工人?”面对海军部督促进度的上校,施惊涛颇为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