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航线图放在一旁,全神贯注地搜索着那些微小的地点,注视着攻击的目标。偶尔雨林间可以看到一些在雨雾中仍然非常显眼的黑烟。这时在飞机东方出现在一个村子,村子里正在冒着黑烟,村子里大路两旁有几所房子正在燃烧。对!就是这条公路!从3000米的高空上看,这条位于雨林间的公路虽然窄小,但清晰可见,那宛如黄色的长蛇一样在绿色的丛林间延伸着,而在黄色长上蠕动着的正是英国军队。
进入缅甸作战二十多天,如果说什么体会最深,恐怕就是这些英国人永远不长记性,或者说他们根本不敢或不会离开公路作战。以至于在地面上战斗的陆军,经常进行丛林穿插,在公路上阻截英军,有时候甚至只需要一个连队就可以阻截数千名英国士兵,随后陆军所需要做的就是召唤空军的攻击机。
“降低飞行高度,从右翼雨林上空接近!”耳机内传来的中队长的命令声,陈德龙一压操纵杆,降低了飞行高度,只见各小队都已按照命令组成了攻击队形。在热带雨林中实施零高度攻击的风险很大,但却可以充分发挥出刺客在3000米以下高度良好的机动性。
在操纵着飞机规避雨林中猛地冒出的十数米或数十米高的乔木时,陈德龙的另一只手则熟练的作着攻击准备。关掉冷却器,打开武器挂架的电源保险,检查4支15毫米机枪以及其它武器的电源,同时调转电台频道,于地面引导部队联系……
三架如箭头一般的刺客式攻击机,如丛林上空飞行的精灵一般,灵活的避开障碍物,同时不断的降低的飞行速,降低发动机的转速,随着转速的降低,发动机的噪音越来越小,当飞机的时速降低至少260公里时,发动机噪声几乎达到极为轻微的地步。
当30架刺客式攻击机距离公路越来越近时,在公路的泥泞中蹒跚行军的英军,仍然将注意力放到公路两边的热带雨林,尽管中国人入侵缅甸不过只有21天,但21天来,英军已经吃够了被中国人的穿插部队拦头截尾掐腰的苦头,甚至于两个狙击手,都能打死数十名士兵,最终迫使的数百名印度士兵投降。
扛着的步枪的印度士兵,大都神情憔悴,他们身上的军装早已经被雨水打湿,从曼德勒撤退后,这一路就是不断地向南撤退,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恶劣的气候和道路同样限制了中国人装甲部队的运用,只要那些像是“丛林猴子”一般的中国人,没有抢在他们前方就行。
此时他们并没有注意到,在丛林内,有几双眼睛在盯着他们,而此时这几双眼睛已经为他们召唤来了死神。在飞机即将飞出路边的一座树冠时,陈德龙并没有贴着瞄准镜,在不到50米的高度投弹,对于任何一个俯冲轰炸机飞行员而言根本不准瞄准镜即可以准确的击中公路上的目标。
在飞临公路的瞬间,直到此时公路上才伴着尖叫声,原本在泥沼中艰难行军的印度士兵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陈德龙接下驾驶杆上的投弹按钮。刺客的机身抖动了一下,炸弹离开机身直冲地面,在拉起飞机时侧飞爬高时,做着摆脱对空炮火的机动时,陈德龙习惯性的朝着机下看了一眼。往下看去,只见集束炸弹正好落到公路中央,一连串的爆烟在公路中央升腾起来,顿时断木残技横飞,爆炸升腾的黑色烟柱冲天而起。于此时同时,另其它攻击机已经扑向目标。
短短的十几秒内有六十多颗200公斤集束炸弹在公路上相继爆炸。集束炸弹在20米空中炸开时,上千枚1公斤重的炸弹像雨点般地飞向公路上的这支溃军,顿时间令这支部队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无聊啊!”完成投弹任务后的陈德龙长叹一声,耳机内的战友也大都有这种感觉,从十二天前,攻击机部队对陆军的支援,就没有什么“乐趣”可谈,没有那种风驰电掣与弹雨中曼舞的快感,所需要的就是在陆军空中支援引导员的引导下,对逃溃的英印军队进行空袭,尽量的杀伤其有生力量,而陆军的阻敌部队,总会适时的扩大战果。
当风吹去公路上的爆炸时产生的硝烟后,满是黄色泥沼的公路上变了颜色,黄色的泥沼被血染成了红色,几分钟后,当最后一个编队的刺客扔掉最后一枚集束炸弹后,被血染成红色的公路上的泥沼中有一些伤兵在那里蠕动着,在周围的雨林中,一些幸存的印度士兵惊恐地望着被树冠遮挡的天空,看着头顶上的那群刺客的远去。
“轰……轰……”尽管轰炸已经结束数分钟,但仍然不时有炸弹的爆炸,js-18系列集束炸弹是国防军可靠性最高的集束炸弹,这些炸弹的引信设定是出厂随机设定,有的会空爆有的会在落地后数秒、数分钟后爆炸,即便是制造者也不知道一枚集束炸弹中的上百枚小炸弹,会在什么时候爆炸。
不时响起的爆炸声像是夺命锤一般敲击着已经近乎崩溃的英印士兵,即便是那些平日自许保持军官仪表的英国军官此时也大都趴在泥沼中,不愿起来指挥部队,每一枚小炸弹爆炸时,总会夺取一些士兵或军官的生命。
伤兵的哀嚎声、呻吟声是此时公路上唯一的声响,偶尔会有一些大胆的卫生兵不顾泥泽中的炸弹再次爆炸的危险,去抢救那些伤员,将他们拉进路边或雨林间,但更多的人却是任由那些伤兵在泥泽中挣扎、直到死去。
过了十几分钟后,终于没有夺命的小炸弹爆炸的声响,那些趴在泥沼中英国军官,这时才算恢复了精气神,从路边的丛林中走出来,喝令着士兵们救治伤员,重新集结,以便继续向南方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