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页

“那好,我听你解释。”

“知道军事情报局吗?大连光复后,你的父母会接到国防军阵亡通知书,你会以国防军列兵身份被供入忠烈祠,家人会得到无尚的荣光。”

“祝你成功,上原有泽。”换防寒服时看着外面的中校,回忆电影般在上原有泽脑海中浮现,那个国防军军官此时在外面同其它军官聊天,显得兴高采烈。

“他还会记得自己吗?”上原有泽突然感觉防寒服口袋里有一张纸,纸上满是孔点,对此,上原有泽并不陌生,过去多年自己一直在学习这种盲人密码。

“欢迎回家!”简单的四个字,让上原有泽心中暖洋洋的,自己没有被遗忘。

一辆24式坦克在雪地中飞驰,上原有泽等日本军官第一次看到这种怪模怪样的坦克,24式坦克是中国福田机械公司在制造出九年式坦克后,历时十三年方才设计成功的新型主战坦克,过去曾在中国报纸上看到过24式坦克图片,这是第一次实际接触这种性能优良的坦克。

“现在看到的是24式乙型坦克,是国防军列装的24式系列坦克中最新、最先进的型号。24式坦克与传统坦克不同,采用动力室前置、驾驶室居中、战斗室后置的非传统布局,这是根据九年式坦克实战经验科学设计的成果。”吴发泉介绍道。九年式坦克大规模应用在辽东,敌人就是日本人,尽管145吨的九年式坦克性能优良,但在对日战争期间损失率超过10%。

战后公司虽然对九年式坦克进行了大规模改进,解决了机械可靠性问题,但公司意识到国防军需要先进的新型坦克。从共和十二年年底立项,到二四年年底定型生产,历时十三年,如果算上早期研发,历时超过十六年,用十六年时间研制一型坦克,在世界上亦非常罕见。

采用非传统布局,是根据对日战争的经验。对日战争期间坦克部队突击时,步兵搭乘在坦克外,非常容易遭到攻击。为此公司曾设计了装甲运兵车,但军费裁减却使得这一计划被搁置。设计24式坦克时,便充分考虑到保护步兵的需要,出现携带步兵的设计。经过十多年完善,24式坦克发动机前置、战斗尾舱搭载四名步兵的方案,被国防军接受。

国防军更看重24式坦克的火力和防护,发动机前置使24式坦克拥有宽大的战斗室,有充足空间安装武器和防护装备。公司在24式坦克基础上研制了155毫米自行火炮、双联40毫米高射炮,形成一个系列。

在设计悬挂装置时,采用螺旋弹簧悬挂,比扭杆式悬挂宽度有所增加,但降低了车体高度。最重要的是,设计时预留了改进空间,可以通过更换新的螺旋弹簧悬挂装置,满足改进后重量增加的需求,不会像九年式,随车体改进加重,悬挂不堪重负。

“24式乙型坦克比24式坦克重八吨,达到395吨,采用560马力柴油机,速度达到505公里,车首铸造装甲厚达65毫米。动力室装有发动机和变速箱,动力室和战斗室之间有一块20毫米装甲板隔离。24式坦克即使被击中,炮弹要先穿透130毫米车首装甲,击穿变速箱和发动机,然后再击穿20毫米装甲隔板,才能进入战斗室,距离达26米。”

提到24式坦克的防护,吴发泉非常自豪。试验证明,即便装甲防御较弱的24式坦克都足以抵挡27式90毫米高射炮300米近距离的致命打击。尽管车首装甲被击穿,发动机被轰飞,但坦克乘员却毫发无伤。遭到致命攻击后,坦克仍然可以发挥固定炮台的作用。拖回野战修理厂更换动力装置和车首装甲后,仍然可以投入战斗。

“轰……”坦克炮发射的轰鸣震耳欲聋。

“先生,它用的是什么火炮?具体数据如何?”24式坦克尽管有惊人的防御能力,但上原有泽知道,24式坦克并不适合日本。24式坦克结构复杂,只适合中国等拥有庞大工业生产能力的国家,日本显然不合适,生产24式坦克耗费的钢材太多了。日本需要结构简单、装甲中等、火力较强的坦克。

如第一师团刚接收的一式坦克,21吨全重,结构简单、制造工时少,美中不足的是日制75毫米坦克炮威力不足,技术部门和装甲部队,最需要中国的坦克炮技术。坦克炮、高射炮研发,中国一直领先世界。德军横扫法国的四号坦克,借鉴了24式坦克思路,如:倾斜式装甲和坦克炮结构,日本最需要的是坦克炮和穿甲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