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解释了自己为什么有大半人生空白的原因,甚至他还在书中完美的解释了自己的金钱来源,南非金矿因技术问题无法提炼黄金,造成股票大跌几如废纸时,父亲在此时进行了投资,在金矿利用氰化物提取黄金技术取得突破后,使得父亲一跃成为巨富,而金钱则是自己回国并取得商业成功的关键。
而更让司马惊讶不已的是,书中竟然完美的将缺乏可信度的故事整合成完整的链条,链条最终点,则是的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英雄,故事显得模糊,但却因模糊而产生真实,令这本书中的内容达到无懈可击。
看着书中无中生有的故事,司马甚至产生错觉,或许这正是自己的“前半生”,至少自己的空白被书完美地填补了。尽管内容过于肉麻,但这本书正是自己需要的。
不可否认,叶庆波是三流出版商,但绝对是个一流故事家,他编造的谎言太真实了,真实的让人无从反驳,让人只能相信书中的故事,同时他还是个幸运儿。此时,被总理直视的叶庆波只有一个念头,但愿总理和过去一样,尊重法律,千万不要……
“这里应该修改一下!”正当叶庆波为命运祈祷时,他听到如天使般美妙的声音,看到总理将扉页照片下的文字刮去,随后在上面书写着什么。走出总理办公室时,叶庆波神情恍惚,幸福降临的太突然了,总理没杀自己,而且同意传记出版,只是略作修改。想到总理的修改,叶庆波连忙从包中取出样书,被划去的文字下多了一串手写字,“献给每一位爱国的共和国公民!”
“幸好……幸好!扉页还没开印。”叶庆波庆幸自己准备了两套扉页照片文字说明,所以只印好照片,根本没印文字,总理显然不喜欢充满赞美之词的吹捧。
“这本书一定要留下,留给儿子、孙子……”看着书上总理亲自修改的文字,叶庆波喃喃自语。书上有总理的亲自修改,不久之后,将成为国家档案馆珍贵文物,或许者会成为叶家的传家宝。
“发财了!发财了!”叶庆波欣喜若狂。叶庆波明白总理下定决心,将会退出选举,这本书能发行多少册?至少一千五百万册!为了这本书叶庆波和程立场倾家荡产,为了筹集出版费用,两人不得不将出版社以及房产抵押给银行,即便如此,筹集的经费也只是勉强够印刷五十万册,但叶庆波可以想象,总理去职后,这本书将会在国内引起抢购之风。
将书装进手提包,兴奋不已的叶庆波拦辆出租车,在这里出租车并不好拦,五六分钟后,才算拦下一辆,出租刚一停稳,叶庆波准备上车时。一个男人突然从叶庆波身边挤入车内。抢到车的男人冲叶庆波笑笑,不顾叶庆波恼怒,吩咐驾驶员,“火车站!”
“该死的!”叶庆波勃然大怒,无奈的再次拦出租,叶庆波只想赶回上海,然后坐阵印刷厂加紧印刷,书必须要在总理去职后第一时间投放市场。
“总理,石局长送来文件!”从秘书手中接过文件袋,司马倒出袋中自己修改的传记,嫣然一笑。留下自己笔迹的书不应该流到外部,这部书自己不便发表意见和看法。叶庆波可以借编造的故事发财,自己则可以填补空白,或许还会有意外收获,谁知道呢?司马觉得应该好好感谢叶庆波,这本书可以成为自己一件武器,甚至对未来的中国产生影响。
“快到离开的时候了!”望着窗外的共和广场,司马叹息,不久之后自己就要和这里说再见了,是再见!而不是永别,自己还会再回来。之所以选择离去,除想建立规则外,还有其它的因素。二十年代中后期世界大环境对中国有利,自己争回了中国失去的权益,同时为他武装到牙齿,不需要再惧怕战争。难得的和平与大环境的宽松,有利于新内阁成长,新内阁的稳定则可让国民适应和接受政权更迭,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最根本原因是司马想暂时避开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尽管自己一再努力尝试扭转中国经济结构,并通过提高工资水平、加大福利支出刺激消费,开拓国内市场,但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都依靠外部市场,南方各省尤其严重。表面上国家经济发展良好,但当美欧发生严重经济危机后,严重信赖外部市场的中国在劫难逃,此次经济危机不同以往,时间之长、破坏之大,前所未有的。
即便尽可能加大政府基建投资,但中国经济严重衰退不可避免,如果经济危机在自己任内发生,自己难逃其咎。与其让人指责,不如到时挺身而出收拾烂摊子,而那时中国要面对的问题更严重、更复杂,三十年代中后期世界风云变幻,稍有不慎,可能令中国陷入万劫不复。自己只需要等待时机,等待人们再次把自己推向巅峰。司马嘴角露出狞笑。
第45章 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