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多人却是因为对未来的恐惧,八年来人们习惯了司马作为国务总理,想当然的认为或许这一生只有一个总理,总理会象他最初承诺的,以全部热情投身于祖国复兴、服务人民,而现在总理因为任期问题宣布退出竞选,下任领导的不确定性,让人们恐惧,谁知道会怎样?因此,这是绝不能接受的,绝不……
下午五点时整个西北居民都聚集到了共和广场,当共和广场无法容纳这么多人时,人们自动分流到街道两侧以及各个公园,人们坐在广场上声调一致地呼喊着一个口号,“总理!连任!总理!连任!”
数万人发出的吼声即便距离道路百米外的房间都可以清楚的听到,每一声如重鼓般敲在司马心头,一下午各省都发来电报,大量百姓正在向西北聚集,每一份电报后都有各省省长的“建议”,希望总理考虑、顾全民意,总之只有一个意思,支持自己继续当总理。自己应该怎么办?是“顺应民意”?还是……
实际过去几年中,司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如果继续连任,中国或许可以少走许多弯路,但是自己真的可以一直不犯错误吗?是人都会犯错,即便在过去几年自己同样犯下了很多错误。重要的不是错误,而是规则,尤其对于中国,中国太需要建立一个政治规则,时间会检验一切,检验自己做出的尝试到底是对是错,即然走出这一步,就要继续走下去。
听着外界的吼声,司马尝试说服自己,但心中仍有一个拿叉的小魔鬼引诱自己,“接受吧!接受吧!人民是支持你的,不要让他们失望,而且国家如果在别人手中,谁知道会把中国带到什么路上,你真放心把一手嫡造的一切都交给他人吗?”
真的放心吗?想到复兴党的现状,复兴党是少数政治精英加上大量商人和激进主义者联合在一起的政党。把国家交到复兴党手中,而不在自己控制之下,真的放心吗?不可能放心!但正是不放心,所以才要做,现在还有能力清除内阁更迭后可能出现的意外,如果等到老死的那一天,会发生什么?就不是自己所能预料和控制的了。
做选择题的时候,面对种种选择总会让人犹豫不决,是接受还是……放弃手中权力,对于任何一个品尝过权力的人,都是挑战。别人司马无从知晓,在过去几年中,自己内心一而再再而三反反复复,总是寻找种种借口,就像现在,民众的挽留就是一个最好的借口,他们挽留自己,自己是不是应该顺从民众的意愿呢?
“你有没有想过,你离开可能导致的后果?”蔡锷曾询问自己。会导致什么后果?政党间的党同伐异?不!国会内政党的混乱,从国会初建时就从未停止,如果有一天,国会各党不斗了,反而让人觉得奇怪。国会乱、政党乱只不过是乏味生活中的调味品,有什么比看一群五六十岁的老家伙大打出手,更让人觉得可笑的事情。
真正可能带来混乱的,只有军队。对于军队,司马一直非常放心。只要自己活着,军变的可能性不会超过两成,现在国防军高层表面上仍带着西北军、北方军出身印迹,但八年来中下层军官已经充实了太多西北、保定两大军校毕业生,而且雏鹰营同样向军队输入了大量鲜血,只要自己活一天,军队就绝不可能发生叛乱。
至于西北财团,利益代言人早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复兴党,这是刻意而为之的,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就像对西北公司多次拆分一样,拆分并没有影响到自己的财产,反而让自己不需要担心未来出现一个庞大而不可控的财团,而是细化了西北公司各个分支,将一些公司、机构剥离,公司永远是公司。或许有些一厢情愿,但无论如何那是自己的公司,有可能出现自己雇佣的经理人举着老板的旗帜打老板吗?
“那为什么还不放心?”思来想去,司马弄不清楚为什么直到现在仍然无法彻底放心,心头依然反复。不可否认其中有对权力不舍的因素,但似乎什么地方不对劲?还有什么地方没安排好?到底是什么地方?司马不停的琢磨,隐隐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但到底是……
“总理……”就在这当口,书房门被推开,来人带着哭腔闯进来,不!更准确的来说,是带着恐意冲进书房,惊慌失措。
“畅卿,你……这是?”杨永泰的模样让司马大吃一惊,“这是怎么了?”
第43章 尊严
司马出任总理组阁以来,给国民留下特别亲民的形象,常常穿便装走访民间,结交民间友人、倾听民众呼声,给人的印象越来越好。最重要过去的近八年之中,免除农民苛捐杂税、减免税捐促进实业、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权益、击败日本、国内政局稳定……
这一切让人们心甘情愿,愿意永远接受这个总理,而现在总理宣布退出竞选,人们茫然不知所措。除去尽可能挽留外,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当人们用自己的方式挽留的时候,一些人却因总理的离去而恐惧,杨永泰就是其中感触最深之人,恐惧源于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