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届!我做两届的总理,你做两届国防部长,等国家步入正轨,你我就可以隐居林泉了!”司马曾许诺。
“没事,你少吸点烟吧!医生劝告不能不听。中国不可能向三大列强宣战,原因只有一个:实力!”蔡锷开门见山。
“保护侨民是政府的义务!从共和六年至今,南洋的华侨认购的30亿元债券。中国的今天与南洋华侨慷慨解囊、奋勇当先息息相关。如果坐视荷兰军队进攻兰芳,是对心向祖国两千万华侨的背叛,我做不到!”蔡锷的提醒让司马左右为难。理智要求必须慎重,情感和道义却提醒司马必须履行护侨的责任。
辛亥革命成功,多赖海外华侨之力,所以共和中国成立后,即承认双重国籍,早在共和二年,共和中国南京临时政府即通过《共和中国国籍法》,两年后经过修正重新颁布。共和十年,国会通过《共和中华国籍法修定案》,删除了必须出生于中国等限制条文,根据这一原则,海外华侨子女出生后自然获得中国国籍。
“是3238675亿!其中6亿以上的国防债券被南洋华侨当众焚毁,以示将来绝不兑换!”穆藕初报出了具体数字。
“共和十二年,对日宣战后,军队累计军费支出近143亿华元,其中海外华侨认购公债、捐款总额占到军费开支25%,对日战争胜利,与华侨慷慨解囊息息相关,等于每一个华侨捐款、认购债券160元。”穆藕初的话让众人沉默不语,华侨为祖国付出太多,当他们需要祖国的保护,国家可以坐视吗?
司马回忆起三个月前,春节会见侨领时侨社侨领的肺腑之言,“只要祖国强大,即便华侨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2000余万华侨的拳拳赤子之心感天动地。很多华侨为了购买国防以及工业债券,几至倾家荡产。数千名在战场上牺牲的华侨子弟家人捐出政府发放的抚恤。
“我们有腿有脚,用不着政府抚恤,用钱买炮弹、买飞机吧!”
想到华侨的贡献,司马热泪盈眶。当兰芳侨社代表到国务院寻求支持时,自己却只能闪烁其词,理智一再告诉司马,不能为了600万人牺牲四亿中国人,不能为了兰芳牺牲掉中国的发展机会。正因为内心的不甘和对华侨的歉疚,司马对三大石油公司的鼓动以及军情局、调查局的黑骑士公司的行动默许甚至支持。但现在国家还是不可避免的被卷入其中,欲罢不能。
“我们亏欠华侨太多了!”长叹了一口气,司马把视线对准程壁光,希望海军总长能够给自己一个响亮的回答,就像沈鸿烈当初的回答。
程壁光回避了总理的视线。他太清楚三大列强的海军实力,美英海军足以把中国海军送入海底,海军根本没能力去对抗美英,同样,如果没有了海军,中国败局已定。
对程壁光,司马并没有懊恼,实力悬殊,勇气和决心并不能弥补实力的差距,如果海军败北,即便是国防军将部队派至婆罗洲,也会得到同历史上困守孤岛的日军一样的下场。
第18章 恐惧
蒋百里在脑筋里迅速分析情况:三大列强会下定决心和中国打一场如欧战一般残酷的战争吗?他们有准备吗?
“我不认为英国、法国还有美国,真的愿意和中国开战。我个人认为:英、法、美三国的通告,并不是最后通牒,我们害怕三国卷入战争,他们同样担心自己卷进战争!”话音方落,蒋百里用手指沾上茶水,在茶几上凭记忆画出南洋地图,尽管并不标准,但也神似。
“总理,英国在东南亚的利益主要在缅甸以及马来半岛、法国的利益是中南半岛。三国清楚中国的海军实力,击败中国海军不成问题,但在陆地上,在他们的直接利益点上,中国陆军可以直接威胁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