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人先烈含笑,见众于九泉!实施宪政,提高工人的地位!”
“先烈精神不死,造成一等强国!”
“自力更生,庆祝胜利!”
“提高民众国民意识,提升劳工生活水平!”标语充分体现了人们心中的愿望和喜不自禁的心情。
陈燕鸿目不暇接,曾经的贫民区闸北以及一片荒凉的浦东高楼林立,在郊区散布着大量的轻工工厂和新兴居民社区,上海日新月异。
之所以下船后没有直接回家,是因为根据当初的留学协议,基金会派出的留学生在回国后需要到当地教育复兴基金会报备,而教育复兴基金会将出面为他们联系、安排工作,他们需要工作五年才能获得自由择业的权力,尽管此款颇为霸王,但毕竟留学学费、生活费都是由基金会支付。他们会被“分配”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中华教育复兴基金会上海分会位于租界,出于对当时国内环境的忧虑,为安全计,同时防止遭到地方政府的压榨、勒索。从中华教育复兴基金会上海分会走出来后,拿着手中的工作分配单,陈燕鸿苦笑不已。
归心似箭的陈燕鸿往闸北家中赶去,当陈燕鸿赶到自家所在的小街时,已经午后了,小街上依然人来人往,小贩叫卖此起彼伏,狭窄的贫民区热闹非凡,街道两边多了一长溜店铺,成为商业街。临街的老房子墙皮剥脱,露出青砖,斑斑驳驳。墙角不知名的花草烂漫盛开,近乡情怯何况发生如此巨变,陈燕鸿闻着上海弄堂特有的生活气味,怯怯的四下打量。
弄堂口还可以看到鲁大叔的卤肉摊子,一些熟悉的邻居显然没有认出自己,卖菜的陈大妈经过自己身边,只是撇了几眼。离开时,陈燕鸿只有17岁,如今已经25岁,是成年男人了。此时正值中午,火辣辣的娇阳灼射在陈燕鸿壮实的身上,坚实的胸膛撑起单薄的短袖衫,全不见当年副文弱的模样。
“祖国需要具有强烈主动性、主人气概、不胆怯、善良而具有良知、知性而有风度的青年,在他们身上既不允许有懦弱,也不允许有任何不良嗜好,从他们目光里你能看到青年人特有的骄傲、自信和战士般的坚毅,未来属于中国青年……”当年总理任西北边防公署主任时对青年的要求,推而广知成为举国上下合格青年的标准,即便远在德国、美国,陈燕鸿等基金会派出的留学生也耳熟能详。
“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保持强健的体魄!如果想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学习之外,必须要锻炼身体,参加体育运动!体育运动会锤炼你们的意志,使你们如钢铁一般坚强!”
每天保持运动、参加业余体育比赛是留学生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是旅德学生会的要求,也是国内教育部门的要求,聪明的大脑和强健的体魄同等重要。中国青年掌握枪杆子如同掌握笔杆子一样熟练,是新青年的根本标准。
这时,父亲的身影突然出现在陈燕鸿面前,父亲老了,显得步履蹒跚,陈燕鸿登时热泪盈眶。
“陈牛子,生意咋样?”不时用扇子赶苍蝇的鲁大栓瞅见陈力,笑呵呵的打招呼。闸北苦哈哈的日子好过了,卤菜生意自然红火,鲁大栓心情畅快。走街串巷大半天没揽着活的陈力苦笑连连。
“啥生意啊!糊弄口饭吃!”生意一天不如一天,过去和自己一样逃荒到上海的苦哈哈,现在大都进工厂干活,一个月能挣三、四十块钱,谁还修锅被碗。
“牛子你就是想不开,你这身板,到厂子里干活,怎么都比补碗强,头几年你跟东子他们一样进工厂,怎么着手里也得有个千把块几百块的。祥瑞新村房子一套才700多,燕鸿留洋也快回来了,你总不能还让洋学生睡破屋吧?”鲁大栓念叨着,这些话隔个四五天,鲁大栓就会叨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