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媾和条件勉强可以接受,早就接受了,不仅国民希望结束战争,皇太子也希望结束战争。
“田中,如果不与中国谈判,签定和约,战争继续下去,即便日本不被彻底打垮,也有可能重演大正六年俄罗斯之祸,明白吗?”比起战败,西元寺公望认为红色革命更可怕。
“明治28年,伊腾首相与清国宰相李鸿章在下关签定下关条约,当我国提出割让台湾,赔款两亿两白银时,田中,你是否记得谈判中两人的对话?”
田中义一一愣,随即点点头,下关谈判被视为帝国无上荣耀,国民甚至在下关谈判的春帆楼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今国威之隆,实滥觞于甲午之役”,之所以获得如此丰厚的回报,正是得益于那场谈判。
伊藤博文: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鸿章:难道不准分辩?李鸿章:总请再减。伊藤博文:无可减矣。李鸿章:不许我驳否?伊藤博文:驳只管驳,但我意不能稍改。李鸿章:台湾不能相让。伊藤博文:如此,当即遣兵至台湾。
事易时移,新加坡谈判不正是春帆楼谈判的翻板吗?只不过中日两国地位调了个个。二十八年前,春帆楼里,李鸿章受尽屈辱,但帝国丝毫不肯让步,屡次以再战威胁。李鸿章无回天之力,离开春帆楼,留下千古骂名。
在新加坡,三国联合施压,中国仍不肯无条件停火,他们是做出了让步,向世界表明谈判的诚意,但在割地、赔款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上,寸步不让,割地足让政府垮台,而高达140亿赔款却让日本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不堪重负。
“田中,下关之耻,春帆楼之恨,永远埋在中国人心中,日本受辱避无可避。”西元寺公望轻轻地回答。
田中迷迷糊糊回到自己官邸时,见秘书铃木太郎担心地看着自己,苦笑道:“西元寺倾向接受中国的条件,从他那里我得到一些信息,皇太子对我已失去信任。因此,我决定放弃改组内阁,辞职。”接受中国的媾和条件是结束战争最好办法,但田中知道他们希望自己辞职前,勇敢的承担卖国的恶名,战争是自己发动的,现在需要为停战负责。
“阁下!在战争最关键时刻怎么能辞职?”铃木大吃一惊,他没料到首相竟然要辞职,这样做是对日本的不负责任。
五月十五日下午,所有内阁重臣都到齐了,会议室充满阴谋的空气,经过近一个月私下沟通,会议目的明确。
“我请诸位注意,即使田中内阁改组,国民也不会支持田中。”内务大臣铃木喜三郎警告。
大藏大臣高桥是清反驳,“……仅仅谈论倒阁是不负责任的,有什么把握能成立一个更好的内阁呢?新组内阁可以结束战争吗?如果田中辞职,谁愿意出任首相与中国媾和?或者说有把握击败中国军队?”
高桥是清反驳让众人哑口无言,是啊!田中辞职后,他是轻松了,可下一任内阁需要面对是战是和的难题,如果停战就需要接受中国人的条件,但是接受这个条件……谁会愿意出任首相?
“倒阁与否,下届内阁是强是弱,这都不是问题之所在。”商工大臣中桥德五郎插嘴,“国家危急关头,必须更换内阁,而且要尽快更换。”
“如果组建新内阁,请我入阁我也不去!”文部大臣三土忠造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田中内阁解散,组建新内阁,所有人都不会加入注定将会被国人仇视的“卖国”新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