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的回答让众人欣喜若狂,正待说出感谢之词时,司马又补充:“然,事有两端,如在国家复台期间,但凡与日军或日治机关合作袭击国防军者,一律以叛国罪处!对于战时效忠日本之台籍官兵、政府官员,如战时利用敌势妨害他人权益者,经受害人指证,仍应交军法机关议处,至于其它台籍官兵可甄别后释放返乡!”司马语音一冷。
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是清政府的责任,作为中央政府自应承担历史责任,慰藉广大台民。该原谅的自然会原谅,但并不意味纵容拿起枪向国防军开枪的台湾人。叛国者,绝不宽恕。曾参与出卖国内特工、参与迫害审讯特工的台人,都将受到叛国的指控。
总理的回应让所有人感到安心,起码没有用空洞的许诺敷衍。
总理引用父亲的《往事》一诗,让丘念台很感动,想到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二十九岁丘念台站起来:“总理,割台已二十八年,台湾四百万民生苦矣!不知政府何日复台?”丘念台呼吸急促,期待总理给予满意答复。多少天、多少年,父亲身埋青山,亦未见台湾光复。
“你明年十六岁,要成年了,命字念台,有个意义:第一是望你不要忘记台湾,复归祖国,拯救四百万的同胞。第二是明末清初有个民族意识坚强的学者,叫刘宗周,他的别号也叫念台,我希望你学习他的立志和为人!”来时司马曾看过调查处转来的资料,知道这个年轻人是乙未年国号永清的台湾民主国副总统仓海逢甲公之子。
“台弟,葬须南向,吾不忘台也!仓海逢甲公临终情真意切,悲壮感人,令华之敬佩,请念台放心,政府已有复台方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今年,定让仓海逢甲公瞑目于九泉!”林文钦等人同时站起来,冲马深鞠躬,“我们于此代表五百万台湾同胞欢迎祖国义师早日入台,救民于水火!”
……
南昌赣江码头人潮捅动,军乐齐鸣,数艘旧式蒸汽客船整装待发,码头上挤满送行亲友,在女人叮咛和哭泣声中,江西省国民警卫队列队上船。
“江右子弟,在江西誓师出征,高举象征荣誉的旗帜,坚决果敢走上前线,英勇无畏之江左子弟,最后一滴血为祖国而流……”报纸上如是说。
汽笛声打破码头的喧嚣,汽船缓缓驶离南昌赣江码头,站在船边向亲人挥手的警卫队官兵,随着一声命令,同时向家人行了一个军礼。
“祈战死!”就在这时不知道是谁吼了一句。原本沉浸在亲人离开伤感中的码头一片沉寂。
“祈战死!”之声响彻码头。
直到码头上送行的人散去,施惠仁才拖着沉重的步伐离开赣江码头,但仍不时回头张望。想起警卫队服役的次子接到征召令时神采飞扬,施惠仁茫然失神,“仗!不是好打的,长官们下令,当兵的前冲,祈战死?也不想想……”
作为明轮船厂工人,施惠仁的理想无非是:船厂天天加班,每月领足加班费,送小三上大学,光宗耀祖。打仗离他很远,毕竟江右只有数百人在国防军服役,捐钱时施惠仁也跟着捐了几块钱,觉得算是尽了义务。
可突如其来的征召令,打乱施惠仁的生活,老二在国民警卫队当兵,江西省国民警卫队被征召,意味着老二要上前线,拦是拦不下的。
“惠仁,给二子送行去了?来喝二两吧!”施惠仁听到熟悉的招呼,一看竟是老板甘明伦,连忙作揖,“老板。您这……”施惠仁讨好地问,同时疑惑老板怎么会到街边酒摊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