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欧战结束后,日本海军一直试图扩充实力,日本海军的扩张引起美国警惕,进而引发两国关系日趋恶化。哈定总统就对媒体称:美国愿意与世界上任何国家一起研讨和磋商,提出裁减军备和减轻陆海军难以承受负担的方法。
几周前,美国国会以绝对优势通过海军法案修正案,授权总统:邀请英日政府代表参加一个旨在迅速达成某种谅解和协议的会议,使参加会议的英、美、日等国海军建造计划在此后5年里减少到协议所规定的程度。
随后长袖善舞的国务卿尔休斯就开始与日本政府接洽,督促其参加在美国召开削减海军军备会议,同时协商解决两国和其他相关西方国家海上力量,以及在远东的利益冲突(尤其是在中国)。而日本在月前同意参加美英法日意中限制海军军备会议,中国尽管是与会国,但只是这次“外交大会诊”的首要“病人”而已,中国并没有赢得国际地位。
而现在,中国对日本的打击,却让对日本海军扩张警惕到极点的埃德温登比感到前所未有的解脱,日本海军遭受重创,中国“帮助”日本完成了海军裁军,同时还帮助美国解决了太平洋安全的心腹大患,相比于日本的海上扩张,在登比和大多数美国海军中高层眼中中国海军的扩张是“自卫”性质、有“节度”的扩张。
“那么中国呢?中国海军就不会扩充军备吗?尽管欧战结束了,但中国工业经济发展速度仍然保持极高的发展水平,他们的经济是日本十倍,美国人均收入是375美元,中国只有55美元,但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各国在华特殊利益被中国人视为奇耻大辱,他们之所以对日本宣战,根本原因就是日本‘占据’他们的国土!战后中国一定会谋求取消特殊利益。为了应对西方各国来自海上的威胁,他们一定会扩充海军,如果这个国家像日本一样扩充海上军备,那么未来25年,我们和中国必然会爆发战争!”
休斯之所以希望政府介入调解中日战争,就是出于对未来的担忧,日本和中国并不是同一重量级对手,一旦中国试图扩充海上军备,对美国威胁将远超日本,最好的办法仍然是“平衡”让中日两国互相牵制。这时柯立芝不再保持沉默,相比休斯对中国的担忧,柯立芝更愿意视中国为伙伴,这和柯立芝担任马萨诸塞州副州长时与中国人结下的“友谊”不无关系,在竞选州长时柯立芝就曾得到唐人街华资大力赞助,现在只不过是略加回报。
“查尔斯您仍不够了解中国,这个东方国家是一个传统大陆国家,他们更倾向于陆地上的扩张,就像其在帝俄一样,视其为禁锢,绝不容许他国涉足,即便是帝俄在三年前将西伯利亚铁路售于美国铁路公司,以解决帝俄政府财政危机,但是西伯利亚铁路的对外出口却是从中国领土穿过,铁路末端的中东、阿穆尔以及乌苏里铁路却属于中国铁路公司,他们多次提高‘借境通行费’,现在买下西伯利亚铁路的哈里曼,正准备把其手中70%的西伯利亚铁路股票出售给中国公司。”
“相比于海洋,中国人更看重大陆利益,这是传统大陆国家的‘短视’。我们再看一下中国军事开支,也可以从中看出一二,1922年中国政府国家预算为2866亿华元,其中军费支出不过880亿元,而陆军军费支出是315亿元,空军为285亿华元,海军只有280亿元,从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他们更看重陆军和空军。至于海军,他们则愿意保持一支有限的、足以防御他国进攻的,防御性海军。他们在美国定购一艘大型战列舰,但却表示只愿意造两艘,用于威慑他国。由此可见,中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更倾向于在陆地以及空中,而且在乌拉尔以及突厥斯坦,他们还有20个师驻防在那里用于防范苏俄进攻。陆地上来自苏俄的威胁对中国而言,是迫在眉睫,这也是不惜代价维持帝俄政权的原因。”
柯立芝的话显然得到哈定、战争部长威克斯、海军部长登比、商务部长胡佛的赞同,不由自主的点头同意。相比于日本在海上咄咄逼人,中国人无疑更为理智,尤其是在海军部长登比眼中更是如此。中国在美国定造45万吨战列舰时,甚至特意征求过美国海军部意见,希望得到美国海军谅解,承诺只造两艘用于满足“国家海洋防御政策”的战列舰。
……
大洋彼岸的中国,幕色已深,尽管前线不断传来好消息,但司马却不得不思考更多的事情。刚一看完桌上文件和情报简讯,司马的侍从副官便走进来。
“总理,顾总长已经到了!”
“快请他进来!”放下手头文件,司马有些奇怪,顾维钧夜晚来见自己。
顾维钧走进总理办公室时,脸色凝重悲怆。
“难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司马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司马示意顾维钧坐下,心中做好听到坏消息的准备,这场战争有七分取决于战场,还有三分取决于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