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老婆,你知道的,等打完这一仗,把你小孩姨介绍给我,咱们俩做挑担。”
“成!只要我活着,小孩姨就是你的了。”
舰桥上,海风呜呜直响,飞行甲板上一片忙碌,天空仍旧漆黑一片。和朋友告别后的乌尔明在:祝你马到功成;雪甲午耻地问候中登上飞机。
地勤部队一名准尉冲其一鞠躬,双手递给他一条白巾:“总队长,这是地勤部队一点心意,我们不能和您一起发起攻击,但我们也非常想和您一起并肩作战,请您务必收下。”
白布上赫然写着“雪甲午耻”,乌尔明点点头,接过来。乌尔明在关座仓盖时,冲年轻准尉坚起大拇指,同时挥挥手中白布条,将其系在脖子上。准尉笑了笑,今天他们将并肩作战。
“起飞!”飞行指挥所发出指示,地勤拿着蓝色信号灯不断划着圆圈,战斗机开始起了。一架接一架飞机先后起飞,甲板上的人们挥动帽子,同时响起暴风雨般欢呼声。
摄影师周启民中尉和他的摄影组从多角度进行拍摄,这将会成为最轰动的新闻电影。3时45分,一百六十四架战斗机和轰炸机相继从两艘航母上起飞。
在乌尔明引导下编队机群在舰队上空盘旋一周,然后消失在夜空中,舰队官佐仰视天空,向着朝佐世保方向飞去的机群行军礼。特攻舰队完成任务,返回重兵保护的胶州湾,在归途中等待袭击机群发出信号。
乌尔明率领的是水平轰炸机队六十架飞机;在右面五百米空中,飞行高度比水平轰炸机低二百米的,是林立仁少校指挥的六十架鱼雷攻击机编队;左面五百米空中,飞行高度比水平轰炸机队高二百米的,是魏勋少校指挥四十四架战斗机编队,担任警戒和掩护。分辨这三队机群非常简单,除了高度外,最简单的就是看机翼。
“海3战斗机”是f-2战斗机的海军版,可折叠机翼,而攻击机却在使用海军自发研发的双翼剑鱼攻击机,这是两者最大的不同。
鱼雷攻击机是过时的飞机,老式双翼结构,敞开的座舱,仅仅265公里时速,420米的最高升限,看上去和欧战时的老爷机没有太大分别,但他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武器。它除了起落架固定外,其机翼可以使用旋转机构向后部分旋转,以节约航母空间,它的用途相当广泛,无论是用做水平轰炸或是鱼雷攻击,都可以出色完成任务。
编队机群开逐渐升高,借助云层荫蔽。西北时间5时15分,天空开始破晓,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把天空映成红色。
“多么漂亮的日出,今天爷就去刺你娘。”望着远处的日出,乌尔明骂一句粗话。
刺日,今天的攻击就是刺日行动。心情舒畅的乌尔明推开座舱挡风玻璃,向后看看,离自己最近的一架飞机上,分队长扬耀少尉冲自己招手微笑,一架架飞机在朝阳照耀下显分外耀眼。
乌尔明看了一眼航速表,取出图板,计算了一下距离、航速、方向,“二百四十公里依照这个速度编队可以准时在东京时间7点3分左右到达佐世保港。”隔着云层,看不到海面,在无法测定偏流情况下飞机偏离航线实属正常。
东京时间六时刚过,乌尔明便打开定向仪和收音机,接收佐世保广播电台的电波。广播测向技术是空军技术部门的绝密技术,在中日蜜月期间,中国政府向日本以成本价出口了数套广播设备,其中佐世保就建有广播电台,谁能想到都是为今天做准备?
拨转调音盘,不久就收到刺耳的军歌,声音很大,最近日本的军歌非常流行,或许是中日间紧张关系所致。早晨六点广播晨间音乐的习惯学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