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两党制,即把文官分为政务文官和业务文官。政务文官由总理任命,与政党共进退。除政务文官外,其余文官都属业务文官,经考试录用,政治中立,不参加政党活动,任期为常任,不能因党派理由被罢免。按各省人口比例,分配各部文官名额,这是我国文官任用制度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它把自由竞争机制引入文官选拔录用中,局部废除了以党见标准决定文官任免的分肥制,确立了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和功绩晋升为核心的功绩制,从而奠定了我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基础,也为我国在反对和防止腐败在组织上提供了保证。尽管如此,土地投机、政党分肥、官员谋私、党魁操纵等等腐败现象仍未杜绝……”
赵兴怡侃侃而谈,对于西北大学法律系学生而言,毕业后能出任法官者通常只有三成,更多人会投身于“政治、官场”。西北大学建校仅数年,但毕业、结业学员在“官场”所拥有的人脉远超过外人的想象。
就在学生们因赵兴怡的话沉思时,赵兴怡突然话锋一转,指着黑板上一句话说:“我希望你们明白,未来在你们的职场生涯中,必须牢记一句话:即便天塌,亦要讨还公道!这正是你们学习法律的根本,亦是你们人生信条之一。”
这时下课铃声响起,原本秩序井然的课堂一片嘈杂,这或许是青年人的特点,更何况讲师并不是老古板,而是一个和他们年岁相当的年轻人。
西北大学教学楼都是红砖青瓦,每一座建筑都显得异常坚实,很少看到六层以上楼房,基本全都是西北华式现代建筑,厚实的红砖墙青色的飞檐瓦顶建筑。拱廊相接,绿树成行,在古典与现代交映中充满浓浓文化和学术气息。在校园内,一个胸前挂导游牌的学生正在向参观者介绍这所大学,很多来到西北的国人,都希望到西北大学参观,尤其是准备送儿女进大学读书的人们。因而西北大学旁听生勤工社中多了一份职业:校园导游。
“……对于国人而言,西北大学和西北市一样,是现代中国的象征,在这座中国规模最大,拥有五万余名大学生的校园内云集来自中国各地的青年精英。”
“精英?”赵兴怡听到校园导游的话,嘴角轻撇,这个精英是双重定义,不可否认这所学校很多学生都是通过严格考试进入学校,而其中也有很多来自所谓“社会精英家庭”,他们不需要通过严格考试即可进入学校。尽管西北向来推崇通过个人奋斗而成材,但在西北大学同样存在提前录取制,所谓提前录取就是看背景、捐款而录取。
毕竟除了政府拨款之外,西北大学更多经费来自社会捐款,必然会有一定妥协,妥协的代价,就是西北大学内很多学生本身并不是精英,而只是来自精英家庭而已。
“哎!”赵兴怡叹了口气,这并不是自己应该考虑的事情,自己也同样是提前录取生,赵兴怡开车朝校外驶去。
一周前赵兴怡接到邀请去参加一个沙龙,是西北市非常有名的马罗夫斯基伯爵夫人举行的聚会,在拥近四十万美国、德国、俄国移民的西北市,欧美移民为西北带来科技、文化的同时,同样带来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的生活习惯对西北中产阶级群体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沙龙亦是其中之一。
在拥有大量欧裔移民的西北市,俄罗斯人占有很大比重,几乎达到五成以上,俄罗斯人大都是俄罗斯中上层社会精英,除去很多技术移民之外,其中不乏在战争中失去丈夫的俄罗斯贵族妇人。尽管战争使她们失去了财富和依靠,但凭借她们的知识和对财富的敏锐性,无论是进行投资股市或是风险投资,都无往而不利,短时间内积聚起不菲的财富。
这些拥有固定回报的贵妇人,不需要像普通市民为了三餐温饱而日夜辛劳,闲来无事的贵妇人畅开家门与社会接轨,她们有大把时间用来谈论文学、谈论歌剧、谈论诗集、甚至于政治。而马罗夫斯基伯爵夫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西北很多知名人士、议员、官员都是其沙龙上的常客,一定程度上,马罗夫斯基伯爵夫人的沙龙,是很多人打通与上层社会交往大门。
“……我个人以为,我们短时间内绝不会直接参战。诸位需要明白一点,国会中很多议员都反对我们为欧洲人的战争流血,毕竟对于我们而言,现在参战仅只是宣战,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各国的订单。你们看日本人参战得到了什么?三年来,日本人在朝鲜、台湾征兵超过一百万人,伤亡超过六十万人,尽管用朝鲜人和台湾人的血,换取了巨额订单,但是相比之下,我国即便是不参战,仍然可以获得充足的订单。”
“我国实业界生产的廉价物资,亦是各参战国无法摆脱的。一箱肉罐头在美国为35美元,日本需要205日元,而我们只需要305华元,比最便宜的美国货便宜了15美元。欧洲前线协约国每天需要三万箱肉罐头,定购我国的商品他们每天可以节约1万美元以上,绷带、药品、服装甚至于钢材等军工原料,我国几乎所有的商品都比美日便宜10%到15%,仅上个月英法美三国从我国定购的物资就高达6亿华元,如果他们中国订购物资,每个月节约的军费,可以建造数条战列舰……”
端着香槟酒杯的赵兴怡对眼前几个人侃侃而谈,无论是在任何人举办的沙龙上,最终都会的把话题扯到欧洲战事上,最多的问题上,是关于是否派兵参加欧战,何时派兵。在赵兴怡看来,政府绝不可能派兵,至于他们所担心的,如不直接参战,英法美就会停止在华定购物资,更是杞人忧天,参战国离不开廉价的中国商品。
欧洲战争已经持续了六年,早在共和七年时,世人就认为德国人已经呈现出败像,但谁能想到,德国人竟然顽强的坚持到现在,俄国革命使得俄国退出欧战,德国人无东方之忧,甚至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和资源,巴库的石油、乌克兰的粮食,这一切都为几近崩溃的德国注入了新鲜血液。而苏俄和突厥斯坦一般,是德国的准盟友,尤其是苏俄,向德国出口铁矿石、铜、农产品,以换取德国的机械,用于本国工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