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页

冲进门来的军事幕僚惊慌失措,脸色煞白,吞吞吐吐、磕磕绊绊的向会议厅内众人汇报道:“副总统,广……广西模范旅于今天凌晨0点发动兵谏,现在广西陆荣廷已被兵变部队软禁,兵变部队已控制了整个南宁。其通电全国,支持中央废督裁军……另……另外广西省议会通电全国,支持……”

“什么?把电报给我……”冯国璋被突如其来的噩耗惊呆了,从容自若的风采丧失殆尽,一把抢过电报。一边看,一边脸色变得煞白。

“完了……全完了……”坐在身旁的江苏督军李纯嘟囔着,一场发生在西南边陲的兵谏对时局的影响超出所有人想象。

第244章 阴云

“……发生在共和8年6月的广西兵谏,尽管诸多证据以及亲历者口述,均证明当时中央政府并未参与策划,但至今然有阴谋论者坚信,那场兵谏是由中央调查局的前身,西北调查部策划,毕竟实在太过于巧合。西南边陲南宁的兵谏与空降部队占领蚌埠前后只差数小时,这也是阴谋论者怀疑中央策划这场兵谏的根本原因。我们姑且不问是谁策划的兵谏,兵谏背后到底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内幕,但是有一个事实却不容置疑,南宁兵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进展,马晓军少将生前也许并不知道,正是他和广西模范旅官兵的付出,使原本如美国历史上一般的‘南北战争’消弥于无形,很多国人或许已经忘记了这位在战场上并未有太多出色表现的将军,但我们却需要铭记他的功绩:把我国从内战边缘挽救回来。”

——共和一百年《历史杂评》评论员清教徒stg44《时代的进行曲》。

上午十一时,硝烟已经完全从南宁城散去,曾经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也消失了,南宁繁华的街上不见一家开市经商的店铺。这个时候谁还敢开门做生意,街头上随处可以看到穿着绿色军装,押解省军战俘的模范旅的官兵。

晌午,南宁城彻底恢复秩序,但大战的痕迹,随处可见,建筑残骸依然冒着青烟。一些大胆走上街头的人们面对模范旅的官兵时,眼中并没有恐惧之色,因为广西模范旅严明的军纪深入人心。

督军府完全变成了一片废墟,兵谏过程中最激烈的战斗就发生于此,陆荣廷的警卫团与模范旅进行了殊死搏杀。在督军府后院一处破墙旁,墙上有整齐的弹孔,地上流着一摊猩红的鲜血。黄绍宏面对破墙,心中隐隐作痛,旅长正是牺牲与此。在模范旅官兵心中马晓军并不仅仅只是他们的长官,而是他们的师友和兄长。

“告诉我当时发生了什么?旅长……他是怎么走的?”神情森冷黄绍宏紧握双拳冷冷询问俘虏的督军府警卫团军官。

几名警卫团官兵面面相觑,他们不知道自己回答后会有什么下场?大帅可以被软禁起来,好吃好喝地供着,等中央处置,但是自己这些小人物的命运有谁会在意。

黄绍宏见他们不回答,大声怒吼,声音中带着无比的悲愤。

“黄……黄参谋长,是……是大帅下的命令,让……让在这处决马旅长。”一名被吓了一跳的军官惶恐不安的回答,同时在心中祈祷:黄参谋长可千万不要迁怒于已。

旅长是怎么走的已经不再重要了,黄绍宏并没有听清那名军官的详述,脑海中全是与旅长过往的一切,想起自己进模范营之初与旅长的初识,后来在俄罗斯的冰天雪地中大吼“堂堂中华要让四方来贺”的情景,而现在斯人已去!

“参谋长,方议长一行已经到省议会了。”这时一名卫兵的汇报打断了黄绍的思绪。战火刚熄就要求省议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是与旅长之前定策,军人绝不参政,广西省将和西北诸省一般,所有的一切都将交由省议会决定。

“袁逆复辟于前,府院相争于后,地方督军更为国家民族水深火热之源,中国必先废督而后裁兵,非废督则兵不能裁,非裁兵则民不堪合,兵不裁则无和平,无和平则难统一。陆为已私,而自绝民众,误国害民,翰东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其为最后之谏,保其性命,促其反省……大义当前,不容反尔,只求国家之统一,内战消弥,有济于国家。功为罪,悉听国人之处置……”